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30 16:42
【摘要】: 互文性理论是建立在20世纪欧洲一系列文学理论如索绪尔的语言学、俄国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学分析以及马克思主义等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学理论。克里斯蒂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互文性”一词,经过克里斯蒂娃本人及罗兰·巴特和其他众多理论家的发展与完善,互文性理论逐渐成为现代批评和创作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其发展完善过程中,显然有过一些细小的分歧,并且不同的理论家曾就其所涉范围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理论家们一致认为在互文性理论下,任何文本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任何文本一定程度上都是互文本。因此,对某一文本的解读就不再限于这一单个文本,而是可以借助于其它文本或资料作为参考。由此作者的权威性降低,读者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建立起一张互文之网来进行自己创造性地解读。 1990年英国作家A. S.拜厄特出版了《占有》,它为作者赢得了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此后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她本人也成为举世公认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受家庭文学氛围的影响,拜厄特自幼便酷爱读书并博览群书,加之她所受的大学教育,使她成长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结合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自己渊博的知识,拜厄特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每部作品犹如一张互文之网,涵盖着她阅读、思考和看见的一切。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占有》中的互文现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拜厄特及其作品。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拜厄特的生平和作品、《占有》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对《占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本论文的中心主题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叙述互文性理论的形成发展、核心内容和对于该理论的运用。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涉及对《占有》的互文性解读。第三章主要运用互文性理论中某一具体文本与其他材料或文本形成的互文性,即:《占有》中书信和日记等体裁与18世纪中后期和19世纪早期书信体小说形成的互文关系以及通过分析作者对浪漫小说、侦探小说的颠覆和对教育成长小说的改写来分析《占有》与这三种体裁形成的互文性;第四章则主要从内互文性—《占有》这部作品内部作者的自我引用和不同角色的相似重复方面来分析其互文性。第五章为结语部分,进一步综述了拜厄特《占有》中的外互文性和内互文性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占有》的内、外互文性,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拜厄特广博的知识及其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让我们深信现在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更是一种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程倩;文坛双秀:才情兼丽的德拉布尔姐妹[J];外国文学;2000年04期

2 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年01期

3 蒋显文;A·S·拜厄特的女权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王燕;;《占有》:不同小说体裁杂糅的典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1期

6 曹莉;;《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7 芮小河;王秋丽;;《占有:一个罗曼史》的互文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军;热奈特互文性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88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