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永别了,武器》的隐喻书写

发布时间:2020-06-11 03:50
【摘要】: 本文运用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的隐喻理论与相关符号学理论对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做了一次重新解读。本文以书名的双关和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内在隐喻性为出发点,从“横组合”角度解析了文本内部由“雨”、“雪”、“尘土”等能指凸显的死亡之隐喻链,再结合海明威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从“纵聚合”角度论证了小说女主角凯瑟琳的“必死性”和海明威硬汉情结背后的“反英雄”倾向,最后得出结论:该小说用无法永别之“永别”勾勒出现代人的生活本质和终极处境,建造出与读者“共在”的人性世界,堪称整个人类悲剧性命运的原型隐喻性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小娜;田秀峰;;从海明威的作品论其写作风格[J];长城;2011年08期

2 黄娟娟;;海明威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3 王艳霞;;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对比技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4 仪爱松;;福克纳作品中希腊文化传统的张力与思辨——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例[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5 田右英;;《老人与海》中“自我”与“他人”的对话[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6 何志燕;;对奥尼尔《毛猿》的深切剖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张晓燕;;被困的灵魂——玛丽·特纳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郭宁;;论《史记》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J];群文天地;2011年03期

9 张红武;;从“悲剧”到“崇高”——《寻找李大钊》观感[J];大舞台;2011年07期

10 宋琼;;论《苔丝》中哈代的宿命论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何晓涛;;硬汉精神背后的思考——重读《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士强;;轻松与并不轻松——李轻松诗歌中的情感张力[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卢秋平;赵淑芳;;论《推销员之死》中洛曼悲剧命运的原因[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京淑;悲剧性命运是否会遗传?[N];北京科技报;2006年

3 刘秀娟;什么都能写成小说[N];文艺报;2010年

4 蔡志明;暴风雨中的遐想[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刘玉琴;面对灾难,文艺界迅速出击[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孙槞;丧钟为疯狂而鸣[N];文汇报;2009年

7 紫茵;《风声鹤唳》乐作歌[N];音乐周报;2003年

8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在制度框架内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N];文汇报;2009年

9 安武林;青春校园里最浪漫的事[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何镇邦;人生的几种活法[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4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俭;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小说评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刘宁;当代陕西作家与秦地传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璐瑶;《永别了,,武器》的隐喻书写[D];复旦大学;2010年

2 范家盛;海明威小说的绘画特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俞成俐;海明威作品的意象及其关系意蕴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珊珊;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海明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葛婧;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海明威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金莲;简洁与重复——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D];云南大学;2010年

8 冷宁;从《永别了,武器》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李;论海明威作品中死亡意识的美学内涵[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倩倩;张炜和海明威作品悲悯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7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07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