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威尔斯在《波里先生传》中对城市化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2 09:01
【摘要】:威尔斯被认为是继承了狄更斯现实主义传统的英国爱德华时代小说家。他一生笔耕不辍,涉猎广泛,其作影响深远。但是在中国,威尔斯尚未能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也大多聚焦于其影响更为广泛的科幻小说,而对他的社会讽刺小说关注不多。《波里先生传》出版于1910年,是威尔斯社会讽刺小说的最后一部,也是被众多读者评价为最具时代色彩的小说之一。通过这部作品,威尔斯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生活在英国社会中下层阶级人们的生活状况。 与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城市相比,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城市化的扩张及其所导致的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城市化的发展将昔日城乡对立的社会格局重新分割为城市、郊区和乡村。城市的快速发展不断侵蚀着传统社会秩序,使英国陷入了一场异常的混乱之中,而且这场“混乱”也引发了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英国文化人对城市狂热扩张的冷静思考。相当一部分文学知识分子都通过其文学创作,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英国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渐行渐远的乡村英格兰传统的怀念。 透过《波里先生传》中小说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城市、人与郊区和人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着的情感联系。论文导论部分首先对威尔斯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理论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论文在正文部分主要分成三个章节:首先分析了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表面上繁华的城市却给如主人公波里一样的中下层人氏予以束缚,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疏离;再次分析了异化的郊区意象。爱德华时代的郊区扩张使得人与地区之间失去了情感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了异化。这些郊区人长期生活在拥挤而狭窄的居所,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渐渐失去自我,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财富的疯狂追逐。最后论述了小说中的乡村意象。在小说中,威尔斯真实的呈现出了城市化世界中幸存的乡村空间,同时也指出了乡村正面临消逝的危机。结论部分阐述了威尔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从城市到乡村中情感的转变,表明了他对城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现象的质疑。与此同时,威尔斯也试图在城市的扩张与乡村的没落中寻找两者共存的出路。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贾琳;;《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反小说”的结构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尚必武;评《阿拉比》的艺术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卞甜;;《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王艳淑;;心灵之旅的幻灭——浅谈《阿拉比》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范晓梅;;汽车,作为城市诗歌意象之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李道忠;;为秋菊形象平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超;;基于区域视角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刘敬华;周怡;;城乡文化传播的空间建构:身体媒介行为的发生机制——“反右”与“知青”题材文学文本的传播学解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4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梁伟峰;;被“浪子”反抗的“浪子之王”——论鲁迅与亭子间文化[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谢纳;;“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9 倪胜利;;民族教育政策应关注民族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卫华;;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播的学科关系分析[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琪;心灵的风景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艺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恬;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的小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0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