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
发布时间:2020-07-18 08:03
【摘要】: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与诗人,被人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对司各特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艾凡赫》是司各特著名的历史小说,对它的研究也可谓多种多样。本文立足于司各特的处世之道,透过《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 司各特调和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的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传统的思想观念。他试图在历史、政治,信仰等方面,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以此调和矛盾双方。因为他深信,任何矛盾斗争的双方最终都会和解。因此,在论述《艾凡赫》中司各特调和观的具体表现之前,本文第二章拟对英国式调和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进行梳理。 本文的重点主要放在第三章。司各特在政治、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采取的中立以及调和的独立立场在小说《艾凡赫》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政治上,他注重王权,但他更注重掌权者的道德。《艾凡赫》中表现为他对约翰国王的蔑视以及对理查王的赞许。对待历史,他注重历史和小说的结合,既不美化历史,也不把小说完全虚构化,在历史的必然性之中,力求为读者营造出不同的历史可能性。《艾凡赫》中表现为他对理查王的再塑造,并呈现了侠盗罗宾汉效忠于国王的可能性。 对待宗教,他的态度也是适度的。司各特属于苏格兰教堂中较传统的中性教会团体,他抵制正统教会试图把教堂作为民族生活核心的做法。在《艾凡赫》的结尾,老犹太人和他的女儿不得不从英格兰逃出奔向西班牙。这是因为当时英格兰比较黑暗,当地人主要信仰基督教,迫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犹太人,而当时的西班牙信仰伊斯兰教,对犹太人比较宽容。在对待妇女以及被压迫的普通民众方面,他既同情弱者,同时也不忘描述他们精神品质中可贵的一面。在《艾凡赫》中的人物,不管是妇女,还是农奴,抑或是不法者,都有着高贵的精神品质。本文把他对世界的这一套重在和谐和解的立场和观点统一归结为他的调和观。他实际上试图在传统与进步之间充当一个调和者的角色。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小说中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即作者所倡导的调和社会矛盾、使社会成员能够和平相处这一主题。所以,司各特的这一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依林;《湖上夫人》中“差异公民”的身份认同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2 孙长s
本文编号:2760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6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