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行走在同样的生命轨道上《遗产》中的父子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20:01
【摘要】: 菲利普·罗斯的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的是作者父亲生命最后几年的时光,虽然篇幅不长,也不是罗斯最著名的作品,却无疑是他最特殊的作品之一。因为这部作品,让作家走出了他习惯的虚构的世界,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来到了读者面前。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曼教授夫妇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及临床研究,继承并发展了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神话原型理论,将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分成了5种类型—创造者,皇父,天父,地父以及二分父母。拿《遗产》中的父亲来参照这些角色的分类,可以发现父亲的角色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时性的变化过程,而这样的变化是与父子关系的变化相辅相成的。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文章中父子关系变化的过程,本文将以图表进行相应的说明。除此之外,本文还将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文化层面分析,探讨罗斯父子关系的变化,并试图从中找出关于生命循环的内在精神规律。 本文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略介绍了作家本人及其作品风格,《遗产》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相关的视角;第二部分分析了母亲去世前父子间疏离的关系,发掘了父亲作为“天父”对父子关系亲疏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母亲去世后父子之间日渐亲密的关系,提出了父亲逐渐走出“天父”角色,儿子逐渐取代的趋势;第四部分对从父亲病发后到去世前父子之间逐渐融合的父子关系进行研究,这种关系在父亲最后的生命时光中得到了升华,提出“儿子即父亲”的观点。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提出父亲去世实际上是父子借由死亡合二为一,儿子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遗产,却也在经历父亲曾经的人生轨迹,这便是生命的循环,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遗产的意义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刍议菲利普·罗斯作品中人物的两面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傅勇;;在父辈的世界里——对马拉默德小说中“父与子”母题的文化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3 林文钦;;“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从“俄狄浦斯之谜”谈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4 张长江;;试论二战后美国犹太作家思想倾向的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静;;心灵的猎手——非传统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J];科技信息;2006年01期

6 沙家强;;死亡:生之绵延——由“存在主义”哲学观探寻“死亡”的生命内含[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7 徐崇亮;论"反叛"犹太传统的美国当代作家菲力普·罗思[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杨卫东;;死者对人生的回顾:菲利普·罗斯的新作《每个人》[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9 杨经建;;以“父亲”的名义:论西方文学中的审父母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刘郁琪;;死亡背景下的斯芬克斯之思——福柯人学思想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兮颖;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04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4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