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对话理论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彬;李维屏;;达雷尔《黑书》中自我与他者之生死变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2 王干;;语言的碎片与状态的洪流——评文浪的《浮生独白》[J];大家;1995年01期
3 陈瑜;对话与独白:《离骚》抒情方式的重新解读[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汪洋萍;;钱的独白[J];绿风;2000年05期
5 霍艳;;寂寞的独白[J];青年文学;2002年06期
6 武跃速;宇宙人生的诉说——解读伍尔夫的诗小说《海浪》[J];国外文学;2003年01期
7 胡恒;;论叙事声音在电影艺术中的功能与意义[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男性独白[J];诗歌月刊;2006年11期
9 兹维坦·托多罗夫;史忠义;;对话与独白:巴赫金与雅各布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黄玫;;文学作品中的作者与作者形象——试比较维诺格拉多夫和巴赫金的作者观[J];俄罗斯文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于文秀;;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魏红珊;;欲望的身体与分裂的自我——以郭沫若的小说为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4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王国志;王岗;郭华帅;;太极拳:一种体认和谐的典型音符[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孙宜君;王建彦;;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的叙事策略[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云海;张继红;;浅议科普场所科普剧的创作表演[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9 霍克冬;;从安德森的《森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10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林;独白的见证[N];美术报;2011年
2 王康;回溯源头活水:独白与对话[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晓白;庄家独白[N];江苏经济报;2000年
4 高文惠;自我与他者[N];文艺报;2005年
5 记者 孙国栋;给我们的教育是活生生的[N];中国船舶报;2000年
6 张耀杰;《老子传》的独白与对话[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郭启宏;编剧独白[N];文艺报;2002年
8 白青;一名估价师的真情独白[N];中国建设报;2002年
9 米保林;心灵的独白[N];中国矿业报;2002年
10 傅书华;从女性独白到两性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关英菊;从“独白”到“对话”[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智航;论法律内在逻辑的基调演变[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孙景强;外部解构—独白或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5 关重;享利·詹姆斯小说的成长—认知主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贺蕾;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欣;《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对话理论解读[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丽恒;自我与他者的较量[D];重庆大学;2011年
3 张芬芬;自我与他者[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李艳华;廉政建设的政通障碍以及民主对话的出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夏慧;论走向生命对话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5年
6 金自如;从“独白”到“对话”[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林功成;对话与独白:现代交谈文化的两种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逢春;谭恩美小说中的对话性[D];湘潭大学;2005年
9 樊丽娜;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太太》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危机[D];南昌大学;2009年
10 李琪;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05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59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