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艾特玛托夫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

发布时间:2020-08-27 09:39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代苏联文学的奇观,即艾特玛托夫的创作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艾特玛托夫对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贡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群体创造的结果。例如,解冻文学、第四代作家、艾特玛托夫所代表的生态文学作家都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提供了创作资源和理论资源。在1950年代,由于日丹诺夫提倡的无冲突论、节日文学和粉饰文学无视生活、无视矛盾、无视人民的疾苦和心声,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蜕化和堕落。这种恶劣的文风引起了艾特玛托夫的注意和焦虑,他坚持文学的党性原则,坚持文学应为人民服务,表达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感情、人民的苦楚和艰辛,并对损害人民利益的官僚主义和小市民的庸俗作风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和批判。总之,以艾特玛托夫为首的这批新锐作家以其真实鲜活的文学作品,扭转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停滞局面。同时,他大胆地学习西方文学,尤其是学习德国作家黑塞和美洲作家马尔克斯,在文学技巧和文学创作思维方面进行别开生面的改革和创新,这不仅显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强大生命力,而且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层次。当然,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有大批作家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解冻文学的一些作家、奥维奇金派、第四代作家,正是他们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积累,导致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成为苏联文学的主流。但是,艾特玛托夫有着独特的贡献,他为开放体系提供了很多的新的东西,例如假定性、童话性、宗教结构同现实结构的二元对照,以及传统与现实两个层面的叙事方式等等。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文学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方向,因为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坚持真理、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必然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继承和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这笔珍贵的艺术遗产,发展它的优势,纠正它的缺点,这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沈琳;;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李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胡泓;“老水手”的漫长旅程——从文学视窗中看人类生态意识的衍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锋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7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什梅廖夫作品中的俄罗斯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费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5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5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