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存在主义的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0-08-28 01:46
【摘要】: 《老人与海》,海明威晚期作品中最成功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52年,简单精炼的语言和极富寓意的故事为海明威赢得了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欧美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作品明显地渗透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其中最主要的是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与以此为核心的人生观。这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既体现在作品主题的表达方面,也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的存在出发来揭示物的存在结构的哲学流派,着重阐述了人对自身存在的主体意识,以及人与人,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40年代到60年代,其流行的年代正好与海明威《老人与海》发表的时间相近,故本文以存在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与其自身,与他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来揭开“冰山”下的意义。文章第一部分在存在主义关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理论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所做自由选择来揭示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试图分析人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换位思考来澄清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本文将通过分析主人公在其所处环境下所采取的主体行为来阐述人与外界环境间,即与社会,与世界的相互关系。 基于以上三部分关于人与人自身,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本文得出结论正是在人的各种关系中人发现,认识,和实现了自我,同时也诠释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就是不断追求的过程,无论成功或失败。本文试从存在主义视角具体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多重关系以理解故事哲学含义,明白人和人生的意义。这对我们理解海明威进而理解20世纪的美国文学,是不无益处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806913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潘向阳;一部没有女人的小说——浅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女性角色缺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熊振均;他人,就是地狱——萨特的自由观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倪方;《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及作者的人生哲学[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李小鹿;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欧阳谦;;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萨特的理论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6 刘欣;存在 自由 环境和人──萨特存在主义评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6年05期
7 董衡巽;;国外海明威研究的新成就[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6期
8 杜隽;海明威与存在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806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0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