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omon:乔伊斯《都伯林人》中从未知到获知的隐喻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梅;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在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体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杨学民;反讽和讽刺——台湾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叙述策略[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5期
3 李漫萍;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魏少敏;;乔伊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改革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吴云龙;;乔伊斯与伍尔夫作品中内心独白使用比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申迎丽,孙致礼;由《尤利西斯》中译本看小说翻译中叙事视角的传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仝亚辉;《尤利西斯》的意识流语言变异与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余爱霞;;《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父亲形象与及物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宝强;高莉莉;;爱尔兰身份的寻求——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的乔伊斯和叶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徐丹;现实与神话:跨越时空的握手——《尤里西斯》与《奥德赛》的对比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4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钦峰;福楼拜与现代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巧慧;论《尤利西斯》中的现代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晓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下的抗争与顿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余爱霞;[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周朝伟;从跨文化角度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地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春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庆标;乔伊斯的犹太意识与世界视野[D];苏州大学;2003年
6 胡琳;叙事文学史上的三级跳[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顺红;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变形——从《尤利西斯》的英汉翻译谈起[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朝;妙笔点活芸芸众生相[D];吉林大学;2004年
9 薛海燕;都柏林人是如何在乔伊斯笔下瘫痪的[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刘月;艺术与心灵的成长:分析《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斯蒂芬的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