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海明威笔下的世界本质与准则英雄

发布时间:2020-09-05 13:15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历来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对其研究与评论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著名的“冰山理论”对欧美的文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个人的生活经历为其作品及其“冰山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海明威曾亲自参战,后又作为记者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后的幻灭,使海明威精神与肉体备受折磨。海明威个人家庭生活并不十分幸福,晚年更为各种疾病与伤痛所苦。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悲观主义者,他一生游历颇丰,热衷于斗牛,打猎,捕鱼等,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中挑战人的勇气,考验人的力量与韧性。 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影响了他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反映在作品中,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杀戮与死亡,战争是极其荒诞和残酷的,而生活的本质则是虚无的。残酷的现实,人该如何面对?海明威并不推崇过度自怨自艾或陷入悲观绝望的深渊,他塑造了一系列的准则英雄形象,他们以极度的勇气与耐力去承受生活之痛,接受死亡的考验,来维持人的尊严。他们或是在痛苦煎熬中,体现出良好的自控和优雅的风度,或是在死亡面前,表现勇敢而坚决,或是对巨大的厄运或困难进行不屈的反抗。准则英雄表现出重压下的优雅,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及荣誉感,他们的品质体现了人性中的积极因素。 本文除引论和结论之外,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海明威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风格。第二章深入分析了海明威主要作品所反映出的世界的本质。第三章探讨了海明威“硬汉”的几个本质特征。
【学位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增流,管建明;叙事角度中的传统和现代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王振;;“月亮”之美——象征主义在劳伦斯小说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蔡玉辉;《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桂霞;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戏剧冲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艳;;福克纳小说中的多重声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陈麦池;;时代视野中的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陈惠君;;论劳伦斯《菊馨》中的象征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8 李慧;章小燕;;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解读现代主义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王羽青;;《俄狄浦斯王》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李金梅;;梦起梦灭——试论《一颗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的美国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方智敏;;一曲没落贵族的哀歌——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兄弟之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姚桂桂;美国重农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素青;加里·斯奈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哲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宋莉娟;第一次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之起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健;文化战争—20世纪晚期美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两极分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秦虞;《纯真年代》的叙事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娜;“参与”与“超然”: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写作技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见玉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闽井;论《小城畸人》对圣经故事的戏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露;《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3063.html

上一篇:“我就是希斯克里夫  
下一篇:小事不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