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0:07
   本文从文学创作动机、创作方式、创作状态、创作理想等理论角度重新阐释了伍尔夫经典的现代小说理论,并深刻挖掘了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之精髓。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是西方现代派小说的重要方面,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理论精髓,并受现代派先驱亨利·詹姆斯的“生活印象论”、约瑟夫·康拉德的印象主义学说与斯泰恩的心理分析以及印象画派的影响。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人物真实论、非个人化写作、妇女写作、诗化小说等观点,将伍尔夫的理论精髓一一展开来谈。第一部分人物真实论,将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精髓分为主观真实、个人中心两部分。主观真实论以人物中心论为基础,从文学创作的动机来表现人物以及人物的主观真实,而非客观真实,并在小说创作中注重人物塑造。伍尔夫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精髓,并将人物真实论贯穿于其一生意识流小说理论与创作。第二部分非个人化写作,在对人物真实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文学创作方式的角度对伍尔夫的非个人化写作进行阐释,分析了非个人化写作与人物真实的关系,并将其特点及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提出妇女也要追求非个人化写作。第三部分妇女写作,是伍尔夫非个人化写作的延伸,其中探讨了女性小说家文学创作的种种局限。从作家的文学创作状态角度提出非个人化写作要求妇女在小说创作和人物塑造上追求“双性同体”的艺术境界。第四部分诗化小说,从伍尔夫文学创作理想的角度探索了伍尔夫对现代小说的理想与展望。在分析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局限的基础上,提出诗化小说要追求综合化,即诗意化、戏剧化、散文化。伍尔夫的现代小说理论内涵深广,本文抽取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精髓,透析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的灵魂以及其对伍尔夫小说理论创作实践的影响。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的基础,是奠定伍尔夫文学成就的保证。 重新审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伍尔夫小说理论价值的理解。对她小说理论的局限应一分为二的看,从而正确看待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杰鹦,申屠云峰;超越主客观真实——浅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与生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洁群,王建香;实现女性自身的价值——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写作观[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张雪梅;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道坤;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与现实主义传统[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6 蔡斌;从赛普蒂默斯看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和人物中心论[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于艳玲;伍尔夫的文学魅力浅析[J];理论月刊;2005年08期

8 上官秋实;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及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3期

9 罗婷,李爱云;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高奋,鲁彦;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心理时间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龚丽君;伍尔夫小说中的意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高杨;作为小说批评家的弗吉尼亚·伍尔夫[D];吉林大学;2007年

4 眭小红;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茜;伍尔夫小说的象征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巍;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晓航;意识流、诗意化与音乐性——论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艺术[D];吉林大学;2004年

8 孙天南;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4年

9 申冬梅;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