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074;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亚萍;;《女勇士》中的汉文化书写[J];文教资料;2017年17期
2 王芳;;论汤亭亭《女勇士》对美国东方主义的颠覆与超越[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3 钟文婷;;《女勇士》中的边缘化母亲——中国的“陌生人”和“边缘人[J];明日风尚;2017年02期
4 张云杰;刘贞利;;《女勇士》中“疯女人”的母题研究[J];北方文学;2017年23期
5 程忠若;;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汤亭亭《女勇士》[J];校园英语;2017年30期
6 司彩霞;;小说《女勇士》的文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08期
7 邓先超;;《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解析[J];校园英语;2015年15期
8 杨琦;;《女勇士》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申辰瑜;;《女勇士》中的创伤与复原——基于创伤理论的解读[J];海外英语;2017年18期
10 张留梅;;生命创痛与存在之勇——《女勇士》解读[J];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芳菲;極海峰;;《女勇士》叙事策略探析[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8 NO.6 总第十期)[C];2018年
6 陈立围;;《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解读[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年
7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陈金生;谭正璧先生谈“回译”[N];文学报;2013年
3 杨静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回译:追根溯源的文化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朱望 张红云;以独到视角审视亚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正良;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园林;《女勇士》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丽芳;论汤亭亭小说《女勇士》的互文性特征[D];长江大学;2012年
5 王焕;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姚润;论《女勇士》对种族与性别身份的追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琦;《女勇士》及其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佳;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的女性力量[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倪薇;《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4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