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08 13:3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在北美大地异军突起。这些文学作品赢得了广大英语读者的认可,奠定了华裔作家在北美文学领域的应有地位,书写了华裔作家文学成就的光辉篇章。在这些声名远播的作品中,《女勇士》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女勇士》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该作品以讲故事的口吻、奇特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道出了五个新颖的故事。将该作品翻译成汉语势必涉及到大量的回译问题。可以说:如何处理好回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该英文作品汉译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自李剑波、陆承毅二人将该英文作品翻译成汉语以来,该汉语译作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如何对该汉语译作、特别是其中的回译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就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去观察,从实践的广度去检验,以期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女勇士》之所以在北美大地能够获得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将个人生活经历融入中华文化传奇故事,采用独特的“口头故事”体裁呈现给广大的英语读者。因此该文本显现中西文化的杂合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诚如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所认为的那样,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有鉴如此,解读《女勇士》的英文原作时就有必要借用西方学者倡导的互文性理论。而要论证其中译本为何可以得到中国读者认同时,采用西方学者所提倡的接受美学来评判它更不失为是一个上好的理论视角。这是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读者的接受与反映,从社会意识交往的角度考察文学的创作和接受。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在研究《女勇士》的中文译本的回译问题时,不仅借用了互文性理论来解读英文文本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互文特点,同时还分析了英文文本与译文之间的互文性。而评论中文译本则采用接受美学这一理论视角。评述的基点放在原作和译作中那些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元素的互文成分上。它们包括中国习语、民俗风情词语、纪年及礼仪、典故及称谓系统、引文等。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认为:中译本《女勇士》在回译中华文化元素方面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理论上基本是科学的,在实践上基本是成功的。因此,中译本《女勇士》在处理回译问题上的做法对我国翻译界在应对类似问题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712.074;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亚萍;;《女勇士》中的汉文化书写[J];文教资料;2017年17期

2 王芳;;论汤亭亭《女勇士》对美国东方主义的颠覆与超越[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3 钟文婷;;《女勇士》中的边缘化母亲——中国的“陌生人”和“边缘人[J];明日风尚;2017年02期

4 张云杰;刘贞利;;《女勇士》中“疯女人”的母题研究[J];北方文学;2017年23期

5 程忠若;;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汤亭亭《女勇士》[J];校园英语;2017年30期

6 司彩霞;;小说《女勇士》的文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08期

7 邓先超;;《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解析[J];校园英语;2015年15期

8 杨琦;;《女勇士》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申辰瑜;;《女勇士》中的创伤与复原——基于创伤理论的解读[J];海外英语;2017年18期

10 张留梅;;生命创痛与存在之勇——《女勇士》解读[J];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芳菲;極海峰;;《女勇士》叙事策略探析[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8 NO.6 总第十期)[C];2018年

6 陈立围;;《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解读[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C];2018年

7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陈金生;谭正璧先生谈“回译”[N];文学报;2013年

3 杨静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回译:追根溯源的文化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朱望 张红云;以独到视角审视亚裔美国文学[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正良;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园林;《女勇士》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丽芳;论汤亭亭小说《女勇士》的互文性特征[D];长江大学;2012年

5 王焕;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姚润;论《女勇士》对种族与性别身份的追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琦;《女勇士》及其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佳;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的女性力量[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倪薇;《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4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4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3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