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鲁滨逊形象的审视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0-09-10 13:02
鲁滨逊形象被建构时就被当作是人类积极进取、奋斗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的象征。这一形象自诞生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鲁滨逊的拼搏精神及征服荒岛的事迹被作为人类战胜自然的典范而传唱至今。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也被世界各国的作家或影视人不断改写或改编。随着大自然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状况面临着自然灾难的威胁。从生态批评的视域解读鲁滨逊形象,可以清楚的看到藏在其拼搏精神之后的人类中心主义反生态思想。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从生态视角来重新改写鲁滨逊这一经典形象,解构笛福文本中的反生态思想,表述各自的生态诉求。 本论文主要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文本,挖掘文本中潜藏的反生态思想。同时结合解构主义批评及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批评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危机下笛福小说的互文性改写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国别的作家对鲁滨逊形象的重新建构,探求出鲁滨逊形象在新历史语境下的发展变化。 本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选题来源及意义,并对目前鲁滨逊形象及《鲁滨逊飘流记》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正文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介绍鲁滨逊形象在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建构:人类的英雄、资产阶级的代表、清教主义信徒及帝国的建设者。第二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经典文本《鲁滨逊飘流记》,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三个方面透析鲁滨逊形象所体现的反生态思想。第三章运用生态批评、解构批评及互文性理论,结合图尼埃、库切和伊丽莎白·毕肖普等人的文学作品及乔治·米勒的电影作品,对生态危机下鲁滨逊形象的解构与重构进行剖析,探究了在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下现代作家对鲁滨逊形象所体现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生态思考。结语部分则从互文性和解构批评的角度概括了互文性作品对鲁滨逊形象所体现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的消解与对和谐生态观的建构。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074
本文编号:2815852
【学位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柳鸣九;色彩缤纷的睿智——“新寓言”派作家图尔尼埃及其短篇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2 张海燕;;返回自然:鲁滨孙的精神探索之途——论图尔尼埃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生安锋;后殖民主义的“流亡诗学”[J];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4 苏耕欣;自然与文明、城市与乡村——评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意识形态[J];国外文学;2003年04期
5 蹇昌槐;《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6 刘玉;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7 张皎玲;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形象探议[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晓云;人性二重性在荒岛文学中的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亚兰;生存在荒岛上[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景莉;重写《鲁滨逊漂流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丁卓;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包细簪;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兼收并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孙慧玲;从经济人到政治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姚丹;神话的颠覆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5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1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