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狄更斯文学创作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看其人性观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6 02:2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成果颇丰,小说内容触及维多利亚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对社会的批判、对道德的弘扬及对人性的探索是狄更斯长篇小说思想内容的三个重要方面。本论文试从狄更斯主要小说作品对人性探索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其不同文学创作时期的三部极具自传体色彩的代表性作品——《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论证了狄更斯自1837年一举成名直至1870年溘然病逝,在这佳作不断的30多年文学生涯中,其人性观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从最初的盲目乐观心态到中期的困惑和迷茫,及至晚期用锐利的笔锋对扭曲的丑陋人性进行了无情鞭挞,同时表达了作者心目中对美好人性复归的期盼和憧憬。 引言从研究内容和研究切入角度两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对狄更斯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通过狄更斯早期代表作《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形象,论证了作者在这一创作时期对人性的盲目乐观态度。第一节以小说主人公奥利弗的“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性为基点,分析了奥利弗这样一个独特孤儿形象的人性特点——他在济贫院惨无人道的环境里出生、长大,虽然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也未曾得到过任何人正确的道德指引,然而,即使后来身陷肮脏不堪的贼窝,却自始至终保持纯洁无暇。这在腐败的维多利亚社会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第二节通过分析狄更斯所创作的一系列完美无缺的资产阶级人物形象以及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各种理想道德观,论证了在阶级观念根深蒂固、金钱至上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作者寄托在奥利弗身上的超然世外的美好人性观只能是自己虚无缥缈的幻想而已。第三节通过对以费金邪恶势力为首的肮脏贼窝里发现的善良美好人性光辉的阐释,再次论证了作者对极端恶劣环境中美好人性依然存在所抱有的积极乐观心态。 第二章通过分析狄更斯中期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论证了作者在这一创作时期对人性的困惑和迷茫。第一节阐述了小说主人公大卫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困惑,从大卫对人性困惑的倾诉中看出作者本人心中对美好人性是否存在的困惑感和迷失心情。小说中的大卫实际上充当了现实生活中狄更斯的代言人。第二节从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难以捉摸的人性表现入手,通过分析相关人物形象的表里不一及其带给人们的错觉,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真实人性到底为何的困惑。 第三章通过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晚期代表作《远大前程》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阐释了作者在这一时期对美好人性的复归心怀憧憬的同时,又对虚华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丑恶现实有了更彻底、更纯粹的认识,从而对扭曲的资产阶级人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第一节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匹普从纯朴善良到势利虚荣的转变,表现了狄更斯对腐朽资本主义体制导致人性迷失的批判和对纯真人性存在的怀疑。第二节通过对小说中由于受男权价值观束缚和拜金主义毒害而导致人性扭曲的资产阶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作者在创作后期对人性的悲观和怀疑态度。第三节通过对匹普最终回归善良本性的心路历程的分析,表现了狄更斯对纯真人性的苦苦追索与憧憬。 结论部分从三部小说的不同创作背景入手,结合对三位主人公人生历程的对比及小说中典型人物的不同人性表现的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狄更斯文学创作生涯的三个不同时期集中表现了其人性观的发展历程——从对人性的不成熟的盲目乐观到对自身、对社会的极度困惑迷茫,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相对成熟的人性观,即:在保留自己对纯真人性复归的憧憬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现实社会存在的丑恶人性展开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狄更斯作为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Optimism about Humanity in the Early Stage
    1.1 Purity and Innocence of Oliver Twist
    1.2 Ideal Humanity in the Bourgeois Circle
        1.2.1 Gentlemen without Hierarchy Prejudice
        1.2.2 Noble Ladies with Great Charity
    1.3 Glittering Humanity in the Thieves’Den
Chapter Two Perplexity about Humanity in the Mid-term Stage
    2.1 Confusion and Frustr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2.2 Unintelligibility and Duplicity of Human Nature
        2.2.1 Kind Human Nature beneath Forbidding Exterior
        2.2.2 Cruel Human Nature beneath False Affection
        2.2.3 Greedy Human Nature beneath Humility
Chapter Three Doubt and Dream of Humanity in the Later Stage
    3.1 Loss of Humanity in Pip
    3.2 Prevalence of Distorted Humanity
        3.2.1 Women’s Irrational Revenge
        3.2.3 Men’s Insatiable Material Hunger
    3.3 Return of Humanity in Pip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砚良;探索·批判·瞻望——狄更斯文学创作历程[J];理论学刊;1997年06期

2 由春英;刘喜波;;《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和领路人原型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世荣;;《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4 杨耀民;;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J];文学评论;1962年06期



本文编号:2872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2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