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德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发展及其与战后德国社会历史的辩证互动

发布时间:2021-02-17 10:30
  相对于二战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英美、法国等国家的蓬勃发展,后现代主义在德国经历一个缓慢而踟蹰的接受、发展过程。"后现代"概念在1969年才引入德国,直到80年代后期,德国文学批评研究界才正式认真对待本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现象。这一特殊现象与战后德国特殊的社会发展轨迹是分不开的,战后15年,德国文学压倒性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观照社会现实。60年代,联邦德国社会多元化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后现代主义概念也在此时引入德国学界,70年代文学的内心转向为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80年代德国文学终于贡献出多部经典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而90年代之后由于德国社会和世界格局巨变,德国文学再次转向现实与批判,对过去历史的清算和反思不断进行,但在新出现的所谓"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后现代主义印痕依然清晰可见。德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显示出社会大环境与文学进程的辩证互动关系。 

【文章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后现代主义之前:东西德战后15年的历史反思与批判
二、后现代主义起源:60年代
    (一) 多元化时代的到来:1968年抵抗运动与多元化思想
    (二)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引入:现代之后是什么?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成熟期
    (一) 70年代:从政治转向内心
    (二) 80年代成熟阶段: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集中涌现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后期:消亡还是融合?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趋向差异多元的文学流变——战后德国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考察[J]. 印芝虹.  南京社会科学. 2013(10)
[2]后现代写作之于德国文学[J]. 谢建文.  德国研究. 2004(04)
[3]转折期——90年代的德国文学[J]. 克莱门斯·卡姆勒,安娅.  外国文学动态. 2002(01)
[4]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概述[J]. 李维屏.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1)



本文编号:3037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37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