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莎士比亚作为“哥特诗人”的形成及其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9 22:07
  莎士比亚作为"哥特诗人"的形成是英国哥特小说家与文学批评家不断提高莎士比亚的声名而合力建构的结果。一方面,在借鉴莎士比亚的优秀遗产时,小说家自觉地有选择地将莎士比亚创作中相关的因素融入自己的小说中并加以强化,使莎士比亚因素化作早期哥特小说的重要文学特征,客观上又让莎士比亚的戏剧带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哥特式色彩,成为哥特小说创作之源;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家对莎士比亚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给莎士比亚打上"哥特诗人"的鲜明印迹,使其成为反古典主义的典范。莎士比亚"哥特诗人"的形象构建是在18世纪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完成的,是英国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产物,是英国中产阶级发动的反对世界主义运动的结果,也是英国贵族价值观衰落和资产阶级价值观兴起的表现。"哥特诗人"中的"哥特"不但具有"野蛮""中世纪""超自然"的含义,而且富有形式、内容、民族性等深厚内涵,是政治、文化上的自由与文学创作上的自然的表征。在民族主义国家兴起的背景之下,莎士比亚对于中世纪的重塑让他成为英国民族文化的象征。莎士比亚还扮演着改变文学批评原则的重要角色,动态地反映了18世纪中期英国文学批评转型的特点,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的文化意义。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与全球视野的结构转向——以比较文学研究视角为中心[J].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兼议我国代表性文化符号问题[J]. 王守仁,林懿.  外语研究. 2014(03)
[3]西方文论关键词 世界主义[J]. 王宁.  外国文学. 2014(01)
[4]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崛起研究[J]. 曹瑞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及其文化意味[J]. 李会芳.  外国文学评论. 2007(04)



本文编号:3041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041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