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势与话轮转换角度看《马
发布时间:2021-04-06 01:26
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20世纪之交,劳动阶层中最具表达力和影响力的代言人。他是一个很有造诣的作家,创作了多达50多部作品,包括19部长篇小说,197篇短篇小说,三个剧本和若干篇政论文。《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广泛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最具社会思想性的一部小说,近年来广受中西方学者和评论家青睐,有关学术性期刊和论文也不断出炉。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文学批评界褒贬不一,评论界甚至发出“一点也不懂得他的作品”的声音,然而大多数学者关注其丰富的内涵,较少关注作家的语言创作才能。近年来,社会语言学发展迅速,日常交往中怎样有效运用会话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会话与交际目的,越来越受到关注。人际交往中,性别、阶级、种族、年龄等不同的与话者表现出不同的言语特点,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更加微观地再现各自特点。通过运用《马丁?伊登》中整理出的会话数据,本文将对权势与阶级,性别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结论来分析作品中人物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角色对话轮转换的影响,以及人物如何运用话轮转换于唇舌间争权夺势,并以小说中主人公马丁如何运用话轮转换实现了自己社会角色,社会身份的华丽蜕变为实例,证...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About the author
1.2 About the work
Chapoter Ⅱ Theoretical Bases and Framework
2.1 Theoretical bases
2.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Ⅲ Literature Review
3.1 Studies on Martin Eden
3.2 Studies on the turn-taking in literary works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Martin Eden
4.1 Turn-taking use in conversations
4.2 Grouping: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 one(s)
Chapter Ⅴ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Works Cite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曲同工奏响美国梦幻灭的挽歌——评《了不起的盖茨比》、《马丁伊登》与《推销员之死》[J]. 宗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2]《傲慢与偏见》中班尼特夫妇对话的语用解读[J]. 张玉华.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8(06)
[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 刘苗,何荣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4]杰克·伦敦的女性观[J]. 张宝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5]性别话语差异[J]. 黄敏.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6]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 李华东,俞东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2)
[7]杰克·伦敦和他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J]. 肖曼琼. 名作欣赏. 2001(01)
[8]从“美国梦”的憧憬到“美国梦”的幻灭——评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马丁·伊登》[J]. 周黎平. 兰州大学学报. 2000(S1)
[9]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笔下的强者形象比较研究[J]. 蔡家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博士论文
[1]制造英雄[D]. 刘荡荡.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中话轮转换的运用[D]. 石静.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D]. 王莉.山西师范大学 2009
[3]命运的沉浮——《马丁·伊登》的马斯洛式解读[D]. 梁卓斐.中南大学 2008
[4]尼采哲学视角下的杰克.伦敦小说研究[D]. 白淑荣.河北师范大学 2008
[5]杰克·伦敦作品《马丁·伊登》中的人物和主题的分析[D]. 孙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6]《马丁·伊登》人物分析及杰克·伦敦的女性观[D]. 窦忠琴.合肥工业大学 2006
[7]徘徊在野性与文明之间的“超人”[D]. 余静.吉林大学 2005
[8]话轮转换在剧本中的功用分析[D]. 庄宇梅.湖南大学 2005
[9]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D]. 李秀华.山东大学 2005
[10]谈杰克·伦敦创作中超人的返祖现象[D]. 李伟萍.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0481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About the author
1.2 About the work
Chapoter Ⅱ Theoretical Bases and Framework
2.1 Theoretical bases
2.2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Ⅲ Literature Review
3.1 Studies on Martin Eden
3.2 Studies on the turn-taking in literary works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Martin Eden
4.1 Turn-taking use in conversations
4.2 Grouping: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 one(s)
Chapter Ⅴ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Works Cite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曲同工奏响美国梦幻灭的挽歌——评《了不起的盖茨比》、《马丁伊登》与《推销员之死》[J]. 宗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2]《傲慢与偏见》中班尼特夫妇对话的语用解读[J]. 张玉华.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8(06)
[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 刘苗,何荣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4]杰克·伦敦的女性观[J]. 张宝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5]性别话语差异[J]. 黄敏.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6]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 李华东,俞东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2)
[7]杰克·伦敦和他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J]. 肖曼琼. 名作欣赏. 2001(01)
[8]从“美国梦”的憧憬到“美国梦”的幻灭——评杰克·伦敦和他的小说《马丁·伊登》[J]. 周黎平. 兰州大学学报. 2000(S1)
[9]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笔下的强者形象比较研究[J]. 蔡家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博士论文
[1]制造英雄[D]. 刘荡荡.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哈姆雷特》中话轮转换的运用[D]. 石静.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推销员之死》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D]. 王莉.山西师范大学 2009
[3]命运的沉浮——《马丁·伊登》的马斯洛式解读[D]. 梁卓斐.中南大学 2008
[4]尼采哲学视角下的杰克.伦敦小说研究[D]. 白淑荣.河北师范大学 2008
[5]杰克·伦敦作品《马丁·伊登》中的人物和主题的分析[D]. 孙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6]《马丁·伊登》人物分析及杰克·伦敦的女性观[D]. 窦忠琴.合肥工业大学 2006
[7]徘徊在野性与文明之间的“超人”[D]. 余静.吉林大学 2005
[8]话轮转换在剧本中的功用分析[D]. 庄宇梅.湖南大学 2005
[9]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D]. 李秀华.山东大学 2005
[10]谈杰克·伦敦创作中超人的返祖现象[D]. 李伟萍.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0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2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