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边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5-12 13:11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小说家之一。或许就其本人在美国小说界及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无法与主流作家相媲美,但他笔下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及社会价值。他一生中发表过以《邪恶的笑声》(又译作《暗笑》)、《穷白人》、《数次结婚》为代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但其主要的文学成就多集中在几部短篇小说上,例如《小城畸人》、《鸡蛋的胜利》以及《林中之死及其他》。鉴于舍伍德·安德森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探索前景,我国对于其人其作的译介和研究起步比较晚,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待进一步的填补和挖掘。本篇论文主要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又译作《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或《俄亥俄州温斯堡》)作为素材,在文学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理论,立足小说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对该书中人物群像身上所具有的共性的、典型的边缘化特征加以总结归纳和深入剖析。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四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安德森其人其作的简要介绍,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以概括总结,提出了人物群像边缘化特征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并结合...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作品介绍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选题及其意义
(四) 对小说人物"边缘化"的界定
第一章 《小城畸人》中的"边缘化"人物群像
第一节 主人公们所处的的边缘化的位置
一、小说人物原型生活的边缘化
二、人物所处的环境及社会心理的边缘化
第二节 《小城畸人》中边缘化的群体形象
一、挣扎的知识分子
二、孤独的青少年
三、徘徊的女性
第二章 小城畸人的"边缘化"处世特征
第一节 畸人外显的离群态度
第二节 畸人内化的心理与情感
一、与世隔绝的孤独特征
二、希望从众的矛盾内心
三、困惑徘徊的宗教信仰
第三章 畸人形象"边缘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节 身体意象书写对灵魂美的捕捉
一、触摸灵魂的媒介
二、视觉扭曲的表征
第二节 话语方式的表达
一、人物的失语
二、个体的自语
第四章 小城畸人"边缘化"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美国梦"的喧嚣
二、功利主义的波及
第二节 社会思潮
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内化
第三节 人生经历
一、童年的小镇记忆
二、拜金浪潮下的社会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一书的三种毁灭[J]. 李莉,鞠晶,曹睿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意识流"——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母亲》评介[J]. 刘树蕙,付宇,张凤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3]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 张强. 外国文学研究. 2003(01)
[4]浓缩人生的一瞬间——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艺术[J]. 张强,虞建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2(00)
[5]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J]. 杨金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01)
[6]《小城畸人》艺术论[J]. 王青松. 外国文学评论. 1999(03)
[7]突破语言之栅──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J]. 陈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02)
[8]在时代飞轮下挣扎──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J]. 钟吉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4(02)
[9]《小城畸人》艺术简论[J]. 何群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1(02)
硕士论文
[1]幻灭 孤独 逃离[D]. 倪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文化初探[D]. 李紫旭.四川师范大学 2009
[3]用精神分析法解读《俄亥俄的温斯堡》[D]. 曾艳.重庆师范大学 2009
[4]隐秘的欲望[D]. 李剑.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论弗洛伊德主义和舍伍德·安德森的文学创作[D]. 尹根德.上海师范大学 2005
[6]《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D]. 马征.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83475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作品介绍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选题及其意义
(四) 对小说人物"边缘化"的界定
第一章 《小城畸人》中的"边缘化"人物群像
第一节 主人公们所处的的边缘化的位置
一、小说人物原型生活的边缘化
二、人物所处的环境及社会心理的边缘化
第二节 《小城畸人》中边缘化的群体形象
一、挣扎的知识分子
二、孤独的青少年
三、徘徊的女性
第二章 小城畸人的"边缘化"处世特征
第一节 畸人外显的离群态度
第二节 畸人内化的心理与情感
一、与世隔绝的孤独特征
二、希望从众的矛盾内心
三、困惑徘徊的宗教信仰
第三章 畸人形象"边缘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节 身体意象书写对灵魂美的捕捉
一、触摸灵魂的媒介
二、视觉扭曲的表征
第二节 话语方式的表达
一、人物的失语
二、个体的自语
第四章 小城畸人"边缘化"的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美国梦"的喧嚣
二、功利主义的波及
第二节 社会思潮
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内化
第三节 人生经历
一、童年的小镇记忆
二、拜金浪潮下的社会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一书的三种毁灭[J]. 李莉,鞠晶,曹睿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意识流"——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母亲》评介[J]. 刘树蕙,付宇,张凤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3]舍伍德·安德森研究综论[J]. 张强. 外国文学研究. 2003(01)
[4]浓缩人生的一瞬间——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艺术[J]. 张强,虞建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2(00)
[5]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J]. 杨金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01)
[6]《小城畸人》艺术论[J]. 王青松. 外国文学评论. 1999(03)
[7]突破语言之栅──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J]. 陈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02)
[8]在时代飞轮下挣扎──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J]. 钟吉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4(02)
[9]《小城畸人》艺术简论[J]. 何群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1(02)
硕士论文
[1]幻灭 孤独 逃离[D]. 倪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文化初探[D]. 李紫旭.四川师范大学 2009
[3]用精神分析法解读《俄亥俄的温斯堡》[D]. 曾艳.重庆师范大学 2009
[4]隐秘的欲望[D]. 李剑.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论弗洛伊德主义和舍伍德·安德森的文学创作[D]. 尹根德.上海师范大学 2005
[6]《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D]. 马征.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8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8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