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月派对布鲁姆斯伯里的接受

发布时间:2021-05-16 22:14
  本文从比较文学视野来研究新月派对英国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接受。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因其现代性而在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被中国《大公报》、《新月》等刊物纷纷报道,刊登其著作的评论和译介工作。此时,中国的新月派,主要是留学英国的新月人物,共同经历了战后欧洲的自我反思,并且将其所学带回中国。从女权主义、意识流小说创作手法、反机械主义和现代性艺术等几个方面受到了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影响。萧乾、徐志摩、叶公超、邵洵美、林徽因和凌淑华等人与布鲁姆斯伯里的罗素、弗吉尼亚.伍尔夫、E.M福斯特和朱利安.贝尔等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沟通作用,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全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布鲁姆斯伯里在中国的一般性的印象,即通过布鲁姆斯伯里的主要成员与中国的渊源,《大公报》和相关统计以及中国二三十年代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的作品翻译,来说明这个文化圈在中国被接受的一个普通情况。第二章主要是新月派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接受,从新月派对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女权主义的解读,反工业文明的现代性论述,意识流式小说创作对新月派的影响和除文学创作之外的两个团体的艺术审美交流...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主要内容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在中国的一般性印象
    第一节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中国的渊源
    第二节 《大公报》及其他刊物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译介
第二章 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对新月派的影响
    第一节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对新月派的影响
    第二节 意识式小说创作对新月派的影响
    第三节 反机械主义对新月派的影响
    第四节 文学之外艺术的相互交流
    第五节 新月派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收益
第三章 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批判性接受
    第一节 《大公报》对布鲁姆斯伯里的批判性接受
    第二节 徐志摩对弗吉尼亚和罗素的批判性接受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伍尔夫至凌叔华的六封信[J]. 杨静远.  外国文学研究. 1989(03)



本文编号:319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9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