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面具理论的产生及发展管窥
发布时间:2021-05-21 18:37
"面具"源自古代希腊神话及中世纪狂欢文化。古代和中世纪的表演仪式实际上就是"面具"的派生物。而文学中的"面具",形成于16世纪的假面喜剧和假面舞会,在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怪诞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中发生了"人格面具化"与"面具去人格化"的裂变,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被极大地繁化了起来;而由此生发的"作者面具"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合法而不可或缺的叙事策略之一。伴随着面具在功能上从道具到社会角色的不断演变,文学面具经历了人类从"原型"到"变形"、从"面目缺失"到回归"真我"或"本我"等意义上的认知历程,从怪诞、讽刺、暗示、隐喻到叙事策略等艺术上的审美进化,至今已然成为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都极为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古希腊神话与中世纪狂欢文化:面具之起源
二、假面喜剧与假面舞会:文学面具之形成
三、人格面具化与面具非人格化:文学面具之演变
四、作者面具与作者形象:文学面具之繁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者与大记忆:论庞德人物面具中自我的显现[J]. 王晶石. 外语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200184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古希腊神话与中世纪狂欢文化:面具之起源
二、假面喜剧与假面舞会:文学面具之形成
三、人格面具化与面具非人格化:文学面具之演变
四、作者面具与作者形象:文学面具之繁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者与大记忆:论庞德人物面具中自我的显现[J]. 王晶石. 外语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200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0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