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愤怒的葡萄》的权力话语读解
发布时间:2021-05-31 15:35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适时反映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现状。1939年小说一出版,就立即飙升到畅销书榜首,然而却引起了美国各州统治阶层的恐慌,许多州都禁止小说的发行。对于斯坦贝克及其作品的评论历来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斯坦贝克的作品既充满魅力又意蕴复杂。虽然小说颇受争议,但是绝大多数读者和学者都给予了它高度评价。国内外对于小说《愤怒的葡萄》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作品主题、圣经原型、生态批评、艺术手法、小说结构等方面。斯坦贝克渗透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权力话语意识与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在某些方面是相吻合的。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作为文本考察的框架,以权力和话语二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对《愤怒的葡萄》进行尝试性地阐释,从前人所忽略的侧面入手,读出文学文本的新意,以期在虚构和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并对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家,作品及其历史背景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小说的理论框架,即福柯的权力理论和话语理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其中第三部分是对《愤怒的葡萄》中权力...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John Steinbeck and The Grapes of Wrath
1.2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Grapes of Wrath
1.2.1 Economic background
1.2.2 Ecological background
1.2.3 Cultural background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Power theory
2.2 Disourse theory
Chapter Three Power relation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3.1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Ma Joad and some other characters
3.2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nants and the bank men
3.3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nants and the businessmen
Chapter Four Discourse in The Grapes of Wrath
4.1 Discursive practice of Ma Joad
4.2 Discursive practice of “Hooverville”
4.3 Discursive practice of Jim Cas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斯坦贝克研究的进展和缺失[J]. 田俊武,王成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02)
[2]荣辱兴衰六十载——国外斯坦贝克研究综述[J]. 方杰.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3)
硕士论文
[1]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研究《愤怒的葡萄》[D]. 卢燕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 高毅.重庆师范大学 2009
[3]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贝克的生态观[D]. 马娜薇.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从主题深化看《愤怒的葡萄》中的电影技巧[D]. 陈姝.中南大学 2008
[5]论约翰·斯坦贝克重塑拓荒精神[D]. 毕俊峰.云南大学 2008
[6]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美学价值研究[D]. 樊林.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愤怒的葡萄》与《罐头厂街》中的责任感[D]. 彭涛.南昌大学 2007
[8]《愤怒的葡萄》原型分析[D]. 郝利军.山西大学 2006
[9]折中的斯坦贝克[D]. 王玉明.安徽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8508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John Steinbeck and The Grapes of Wrath
1.2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Grapes of Wrath
1.2.1 Economic background
1.2.2 Ecological background
1.2.3 Cultural background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Power theory
2.2 Disourse theory
Chapter Three Power relation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3.1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Ma Joad and some other characters
3.2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nants and the bank men
3.3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nants and the businessmen
Chapter Four Discourse in The Grapes of Wrath
4.1 Discursive practice of Ma Joad
4.2 Discursive practice of “Hooverville”
4.3 Discursive practice of Jim Cas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斯坦贝克研究的进展和缺失[J]. 田俊武,王成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02)
[2]荣辱兴衰六十载——国外斯坦贝克研究综述[J]. 方杰.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3)
硕士论文
[1]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研究《愤怒的葡萄》[D]. 卢燕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 高毅.重庆师范大学 2009
[3]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贝克的生态观[D]. 马娜薇.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从主题深化看《愤怒的葡萄》中的电影技巧[D]. 陈姝.中南大学 2008
[5]论约翰·斯坦贝克重塑拓荒精神[D]. 毕俊峰.云南大学 2008
[6]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美学价值研究[D]. 樊林.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愤怒的葡萄》与《罐头厂街》中的责任感[D]. 彭涛.南昌大学 2007
[8]《愤怒的葡萄》原型分析[D]. 郝利军.山西大学 2006
[9]折中的斯坦贝克[D]. 王玉明.安徽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8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0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