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看不见的人》象征主义与主题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03:45
  凭借着1952年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拉夫尔·埃里森为自己赢得了在文坛上的地位——重要的非裔美国作家。埃里森非常了解黑人社区、民俗文化,拥有关于美国经典文学的广阔的背景知识,因而,创作了这部史诗般的著作。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在现代美国社会寻找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历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成就这部小说的因素。本文试图分析精湛的象征主义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的表现和深化,以期为解读埃里森及这部小说提供全新的角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范畴。第一章概述了《看不见的人》,探寻了埃里森的生活经历,以揭示影响其创作的诸多因素。第二章着重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其起源、发展历程、主要的原则以及影响力。接下来的三章重点解析了埃里森如何将各种各样的象征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强化小说的主题。根据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将象征归结为三类:1)揭示黑人悲惨生活的象征;2)揭示身份危机的象征;3)反映追寻身份的象征。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包括人物象征、物的象征以及情节的象征等,埃里森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在白人主导的...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Statement of Originality
Acknowledgement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Ⅰ.Ralph Ellison and Invisible Man
    1.1 Ralph Ellison's Life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Thoughts
    1.2 Introduction to Invisible Man
Chapter Ⅱ.Theoretical Frame:Symbolism
    2.1 Definition of Symbol
    2.2 Definition of Symbolism
    2.3 Main Principles
Chapter Ⅲ.Symbols Revolving Around the Black's Plight
    3.1 Symbols of Characters
    3.2 Symbols of White and Black
    3.3 Symbols of Others
    3.4 The Importance of The Symbols Revolving Around the Black's Plight
Chapter Ⅳ.Symbols Addressing the Theme of the Black's Identity Crisis
    4.1 Reasons for Identity Crisis
    4.2 Symbols of Invisibility and Blindness
    4.3 Symbols of Dehumanization
    4.4 The Importance of Symbols Addressing the Theme of the Black's Identity Crisis
Chapter Ⅴ.Symbols Highlighting Ma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5.1 Symbols of Plot
    5.2 Symbol of Briefcase
    5.3 Symbols of Letters
    5.4 The Importance of Symbols Highlighting Man's Searching for Identit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看不见的人》中的爵士乐[J]. 王媛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1)
[2]浅析《看不见的人》中公事包的象征意义[J]. 高灵英.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2)
[3]独特的爵士乐神韵——评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J]. 李加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6(04)
[4]布鲁斯:美国黑人忧伤的音乐和文学诉说——布鲁斯及其在《看不见的人》和《所罗门之歌》中的运用[J]. 郝俊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5]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J]. 周海燕.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4)
[6]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矛盾形象与仪式象征[J]. 黄媛.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7]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J]. 龚玲.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05)
[8]从《无形人》到《六月庆典》——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J]. 谭惠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9]论《看不见的人》中的“眼睛”意象及其象征意义[J]. 张丽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10]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手法[J]. 张秀明.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2)



本文编号:3213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13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