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爱略特长篇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亚当·贝德》和《米德尔马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6 03:45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公认的道德大师,乔治·爱略特注重通过对叙事技巧的选择,使其作品更好地实现警世喻人的伦理诉求。以爱略特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亚当·贝德》和《米德尔马契》为例,对其前后期创作中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变迁进行叙事伦理视域下的对比解读可知,在爱略特隐藏于男性笔名之后的真实女性身份被公开后,她从前期不加掩饰的作者介入转变为后期采用互文等更为隐蔽的方式干涉叙事。通过借用男性的叙事权威,爱略特使小说的伦理主题最大限度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接受,令其创作的叙事形式与意在表达的伦理诉求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引言
2.《亚当·贝德》——不加掩饰的作者介入
3.《米德尔马契》——互文搭建的伦理框架
4.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文观念视阈下的文学经典文本解读[J]. 董希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2]互文性理论概述[J]. 程锡麟. 外国文学. 1996(01)
本文编号:3325002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引言
2.《亚当·贝德》——不加掩饰的作者介入
3.《米德尔马契》——互文搭建的伦理框架
4.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文观念视阈下的文学经典文本解读[J]. 董希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2]互文性理论概述[J]. 程锡麟. 外国文学. 1996(01)
本文编号:3325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2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