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世纪儿”形象
发布时间:2021-08-06 10:18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爆发了浪漫主义运动,“世纪儿”正是由这一运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文学典型。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世纪儿”的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孤独、忧郁、软弱”是“世纪儿”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它的形成虽然与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不无关系,但究其根源,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才是其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还发现,“世纪儿”形象并不是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衰退而终止于19世纪了,同时期俄罗斯文学中出现的“多余人”就是“世纪儿”形象的直接继承者。随着“西学东渐”,“世纪儿”开始以“零余者”的形象出现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无论是“世纪儿”、“多余人”、还是“零余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时代变革的产物,他们的忧郁与苦闷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若干层面。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世纪儿”形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世纪儿”形象的代表作品做一个简要介绍。第二章,概括世纪儿的特征,在这里,我将“世纪儿”形象的主要特征概...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世纪儿"形象举隅
1.1 歌德:维特
1.2 夏多布里昂:勒内
1.3 贡斯当:阿道尔夫
1.4 缪塞:奥克塔夫
1.5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
第二章:"世纪儿"形象的基本特征
2.1、孤独
2.2、忧郁
2.3、软弱
第三章:"世纪儿"形象的成因
3.1、个人经历
3.2、时代背景
第四章、"世纪儿"形象的影响
4.1、多余人
4.2、零余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 邓宏艺,赵艳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论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思想艺术特征[J]. 柳淑娟,商雅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3]19—20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学思潮在中国之接受与研究[J]. 朱周斌. 晋阳学刊. 2006(02)
[4]论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J]. 党焱. 理论月刊. 2005(04)
[5]世纪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从——“多余人”到“局外人”[J]. 王福和.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2)
[6]维特的自我救赎——关于维特之死的一种解读[J]. 邓楠,杨华. 鄂州大学学报. 2002(01)
[7]浪漫背后的现实——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回望[J]. 邹广文,夏莹. 东岳论丛. 1999(05)
[8]试论奥克塔夫爱情悲剧产生的几个原因──读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J]. 徐普. 法国研究. 1996(02)
[9]灵魂的自省──读贡斯当的心理小说《阿道尔夫》[J]. 董芳. 法国研究. 1996(02)
[10]论西欧文学中“世纪儿”形象[J]. 李小林.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博士论文
[1]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 陈亚平.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忧国从来是书生[D]. 肖琦.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艰难地泅渡[D]. 于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多余人”艺术形象分析与研究[D]. 胡云波.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4]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形成的复杂来源[D]. 奥井早织.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5588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世纪儿"形象举隅
1.1 歌德:维特
1.2 夏多布里昂:勒内
1.3 贡斯当:阿道尔夫
1.4 缪塞:奥克塔夫
1.5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
第二章:"世纪儿"形象的基本特征
2.1、孤独
2.2、忧郁
2.3、软弱
第三章:"世纪儿"形象的成因
3.1、个人经历
3.2、时代背景
第四章、"世纪儿"形象的影响
4.1、多余人
4.2、零余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 邓宏艺,赵艳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论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思想艺术特征[J]. 柳淑娟,商雅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3]19—20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学思潮在中国之接受与研究[J]. 朱周斌. 晋阳学刊. 2006(02)
[4]论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J]. 党焱. 理论月刊. 2005(04)
[5]世纪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从——“多余人”到“局外人”[J]. 王福和.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2)
[6]维特的自我救赎——关于维特之死的一种解读[J]. 邓楠,杨华. 鄂州大学学报. 2002(01)
[7]浪漫背后的现实——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回望[J]. 邹广文,夏莹. 东岳论丛. 1999(05)
[8]试论奥克塔夫爱情悲剧产生的几个原因──读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J]. 徐普. 法国研究. 1996(02)
[9]灵魂的自省──读贡斯当的心理小说《阿道尔夫》[J]. 董芳. 法国研究. 1996(02)
[10]论西欧文学中“世纪儿”形象[J]. 李小林.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博士论文
[1]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 陈亚平.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忧国从来是书生[D]. 肖琦.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艰难地泅渡[D]. 于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多余人”艺术形象分析与研究[D]. 胡云波.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4]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形成的复杂来源[D]. 奥井早织.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25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2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