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列夫·托尔斯泰 ——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厌女情结

发布时间:2021-08-07 18:21
  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妇女观。托尔斯泰塑造了大量鲜活灵动的女性形象,他不仅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描绘了俄国妇女所遭遇的种种迫害和屈辱,而且对女性的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从而体现了真诚的人道主义。托尔斯泰真实地描绘了女性的悲剧命运,并以此来控诉俄国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和宗教制度对女性的残酷压迫,因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就成为俄罗斯文学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但与此同时,作家又采用落后的文化理念去解释女性悲剧的原因,去寻找女性的出路,这就体现了作家文化人格的缺陷。或者说,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托尔斯泰对女性的审美理想:他将博爱、禁欲为主要内容的基督教精神设定为女性美好品德的基石,以家庭作为女性解放的皈依之所,以贤妻良母作为女性价值的最高体现。这种以宗教精神为主导的宗法式女性观把女性禁锢在神权、父权、夫权和母性义务之下,于是也就揭示出托尔斯泰深层的内心动机—厌女情结。本文以女性主义为参照体系,通过解读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所表现的与女性主义相背离的女性观、男权意识、妇女解放道路等方面,来论证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厌女情结。通过分析其产生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保守的女性观
    1.1 审美理想
    1.2 保守的女性观
第二章 男权对女性的文化奴役
    2.1 男权的外在表征
    2.2 男权的内在执行
    2.3 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
第三章 落后的妇女解放观
    3.1 深刻的洞察
    3.2 落后的妇女解放道路
第四章 厌女情结
    4.1 男权文化的产物
    4.2 历史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托尔斯泰留下的诠释困境[J]. 邱运华.  外国文学评论. 1998(04)
[2]论俄罗斯文学中妇女形象的人道主义激情[J]. 晓帆.  外国文学研究. 1998(01)
[3]托尔斯泰思想演变的文化因素[J]. 呼立群.  外国文学研究. 1997(01)
[4]试论《安娜·卡列尼娜》的“家庭思想”[J]. 邓楠.  外国文学研究. 1993(02)
[5]《克莱采奏鸣曲》与托尔斯泰的性爱观[J]. 刘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1990(01)
[6]我国解放后托尔斯泰研究述评[J]. 刘洪涛.  外国文学研究. 1986(04)

硕士论文
[1]近代俄国妇女和妇女解放运动[D]. 张绍彬.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托尔斯泰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别文化阐释[D]. 王永奇.陕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2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