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 ——从《西游记》和《神曲》谈起
发布时间:2021-11-04 03:4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凭着创造性思维在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时至今日,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成果,无一不是创造的结晶,而创造的源泉则是创造性思维。《西游记》、《神曲》两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优秀文学作品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然而,目前关于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力图从创造性思维这一哲学范畴的思维方式入手,对横跨哲学和文学两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探析,并以东西方文学代表作《西游记》、《神曲》为例,剖析两部文学作品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旨在以小见大,以特殊写一般,以个性推共性,从而得出创造性思维对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及创新点
第2章 《西游记》、《神曲》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因
2.1 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内在动因
2.2 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外在动因
第3章 《西游记》、《神曲》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1 《西游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1.1 《西游记》取材源自创造性思维
3.1.2 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源自创造性思维
3.1.3 《西游记》蕴含的反封建精神源自创造性思维
3.2 《神曲》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2.1 《神曲》的创作语言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2.2 玄妙的情节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2.3 作品中的反封建精神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3 创造性思维理论在《西游记》、《神曲》中的显现
3.3.1 幻想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2 直观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3 灵感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4 逆向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5 联想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第4章 创造性思维对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
4.1 创造性思维对《西游记》创作的价值
4.2 创造性思维对《神曲》创作的价值
4.3 创造性思维对其它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但丁《神曲》的深度解读[J]. 刘建军. 名作欣赏. 2010(03)
[2]以文为诗:与时俱进的文学革新——以苏轼诗歌为例[J]. 曾姝.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2)
[3]《神曲》与《西游记》救赎意识之比较[J]. 王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4]当代中国萧伯纳戏剧《圣女贞德》研究的反思[J]. 伍俊龙. 科技信息. 2009(04)
[5]浅析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等待[J]. 刘婷.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7)
[6]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J]. 李宇林. 运城学院学报. 2007(04)
[7]《西游记》作者之我见[J]. 姚芝庆.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8]论王勃及其《滕王阁序》[J]. 肖希凤.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浅谈吴承恩与现实社会[J]. 李莉.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12)
[10]《神曲》对“爱”的诠释[J]. 张春杰.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47492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及创新点
第2章 《西游记》、《神曲》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动因
2.1 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内在动因
2.2 作者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外在动因
第3章 《西游记》、《神曲》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1 《西游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1.1 《西游记》取材源自创造性思维
3.1.2 鲜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源自创造性思维
3.1.3 《西游记》蕴含的反封建精神源自创造性思维
3.2 《神曲》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3.2.1 《神曲》的创作语言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2.2 玄妙的情节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2.3 作品中的反封建精神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3.3 创造性思维理论在《西游记》、《神曲》中的显现
3.3.1 幻想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2 直观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3 灵感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4 逆向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3.3.5 联想思维在作品中的显现
第4章 创造性思维对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
4.1 创造性思维对《西游记》创作的价值
4.2 创造性思维对《神曲》创作的价值
4.3 创造性思维对其它文学作品创作的价值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但丁《神曲》的深度解读[J]. 刘建军. 名作欣赏. 2010(03)
[2]以文为诗:与时俱进的文学革新——以苏轼诗歌为例[J]. 曾姝.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2)
[3]《神曲》与《西游记》救赎意识之比较[J]. 王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1)
[4]当代中国萧伯纳戏剧《圣女贞德》研究的反思[J]. 伍俊龙. 科技信息. 2009(04)
[5]浅析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等待[J]. 刘婷.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7)
[6]从《西游记》看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J]. 李宇林. 运城学院学报. 2007(04)
[7]《西游记》作者之我见[J]. 姚芝庆.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8]论王勃及其《滕王阁序》[J]. 肖希凤.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浅谈吴承恩与现实社会[J]. 李莉.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12)
[10]《神曲》对“爱”的诠释[J]. 张春杰.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4)
本文编号:3474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47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