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化的民族想象——俄罗斯文学中的西伯利亚文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20:28
文化研究的空间转向,使人们有机会窥见俄罗斯文学研究中西伯利亚文本的重要意义。该文本是十七世纪至今西伯利亚问题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的关于东征、苦役和生态的书写,分别从历史文化、信仰和生态伦理的维度,诠释了西伯利亚文本的内涵。西伯利亚被侵略、被奴役、被破坏的历史和现实,在文学文本中被想象为帝国的荣耀、天国的复活和家园的善治。想象以神话化、神圣化等诗意化的形象建构方式,有意识地塑造了理想的西伯利亚形象。在地理空间批评和文化地理学理论的观照下,西伯利亚文本中的想象,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文学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对照过程中表现出来,揭示了俄罗斯通过文学想象遮蔽社会问题、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意志。
【文章页数】:30 页
【文章目录】:
一、西伯利亚文本:关于俄罗斯民族存在的诗意化想象
二、东征文本中的帝国想象
三、苦役文本中的天国想象
四、生态文本中的家园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不存,人之安在?——论生态伦理观照下《夜猎》中的反乌托邦图景[J]. 郑永旺.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2]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宋羽竹.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3]文学是最烈的毒品——俄罗斯作家索罗金访谈录[J]. 任光宣.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本文编号:3659795
【文章页数】:30 页
【文章目录】:
一、西伯利亚文本:关于俄罗斯民族存在的诗意化想象
二、东征文本中的帝国想象
三、苦役文本中的天国想象
四、生态文本中的家园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不存,人之安在?——论生态伦理观照下《夜猎》中的反乌托邦图景[J]. 郑永旺.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2]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J]. 宋羽竹.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3]文学是最烈的毒品——俄罗斯作家索罗金访谈录[J]. 任光宣.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本文编号:3659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65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