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朴趾源小说讽刺艺术研究 ——兼与《儒林外史》比较

发布时间:2022-08-02 12:56
  朴趾源是古代朝鲜杰出的实学派思想家和卓越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汉文文言短篇小说,继承了古代叙事文学的讽刺传统,思想内容深刻,讽刺艺术高超,开创了朝鲜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是朝鲜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集大成者。朴趾源之所以采用讽刺的手法进行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文艺思潮有关,与他接受中朝文学的讽刺传统和他个人的人生体验有关。朝鲜朝末期的时代环境是孕育讽刺小说的土壤;实学思想则是讽刺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武装,对讽刺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特别是朴趾源谙熟汉学,他能够主动从中、朝两国源远流长的讽刺传统中汲取营养,并自觉地采用讽刺艺术来鞭挞两班丑类和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他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朴趾源小说具有强大的批判现实的力量,其讽刺锋芒指向十八世纪朝鲜朝后期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已经走上穷途末路的暴虐与残忍、无能又无聊的两班统治阶级;也有腐朽虚伪的封建儒生。作者还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对朝鲜朝末期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嘲讽,对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和虚伪欺诈的友道以及奸猾商人的伎俩进行了批判。其运用的讽刺艺术技巧多种多样,有白描、反讽、对比、譬喻、夹叙夹议等。不仅达到了揭露与鞭挞的讽刺目的,而且收到绝妙的讽...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性成因
    2.1 时代环境的孕育
    2.2 实学思潮的催生
    2.3 讽刺传统的继承
    2.4 思想性格的体现
第三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机锋指向
    3.1 机锋指向没落的两班
        3.1.1 两班的暴虐与残忍
        3.1.2 两班的无能与无聊
    3.2 机锋指向腐朽的儒者
        3.2.1 硕德之儒的丑态
        3.2.2 后生之儒的愚笨
    3.3 机锋指向浇薄的世相
        3.3.1 摧残人性的礼教
        3.3.2 虚伪欺诈的友道
        3.3.3 奸猾商人的伎俩
第四章 朴趾源小说讽刺技巧
    4.1 白描勾勒,讽意自现
    4.2 正话反说,暗藏讥讽
    4.3 对比悬殊,凸显乖讹
    4.4 善用譬喻,寄寓深意
    4.5 夹叙夹议,彰显褒贬
第五章 朴趾源小说与吴敬梓《儒林外史》之比较
    5.1 对儒家文化的反思
        5.1.1 批判科举制度
        5.1.2 控诉封建礼教
    5.2 对理想世界的建构
        5.2.1 朴趾源小说的理想国度
        5.2.2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
    5.3 讽刺艺术上的趋同
        5.3.1 写实讽刺
        5.3.2 婉而多讽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分析[J]. 苟瀚心.  鸡西大学学报. 2010(04)
[2]谈《围城》的讽刺艺术[J]. 刘亚萍.  小说评论. 2010(S1)
[3]《儒林外史》与《绿野仙踪》讽刺手法之比较[J]. 何书勉.  名作欣赏. 2010(14)
[4]论《围城》讽刺艺术的审美意蕴[J]. 曲师.  文教资料. 2010(02)
[5]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 冯运红.  黑河学刊. 2009(09)
[6]老舍、钱钟书幽默讽刺艺术及成因剖析[J]. 莫丽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7]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研究综述[J]. 陈晓燕.  襄樊学院学报. 2009(09)
[8]深刻的揭露 辛辣的讽刺——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品读[J]. 苏爱民.  名作欣赏. 2009(17)
[9]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 陈延虎.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3)
[10]奇特的想象,绝妙的讽刺——《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讽刺手法之比较[J]. 刘骥,杨雅(王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博士论文
[1]朴趾源《热河日记》的文化阐释[D]. 许明哲.延边大学 2009
[2]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 廉松心.中央民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清初中期“荒诞寓意类”小说研究[D]. 陈鹏录.陕西理工学院 2010
[2]《史记》讽刺艺术研究[D]. 纪玉娜.华中师范大学 2010
[3]燕岩朴趾源小说的美学特征研究[D]. 朱金兰.延边大学 2007
[4]清代长篇讽刺小说讽刺艺术研究[D]. 林海燕.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豆棚闲话》遗民思想及讽刺艺术初探[D]. 贾琳.首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66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