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抒情诗的心理时间——以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蝾螈》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0 14:39
  迄今为止,有关抒情诗心理时间的探讨,极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实际上,从心理时间的表现来说,抒情诗中的心理时间展现丝毫不亚于叙事作品。心理时间,或称主观时间,是与物理时间或自然时间相对照的时间。表现在抒情诗中的心理时间,与抒情人或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体验和感受密切相连,它不再以物理时间的顺序自然地呈现出来,而可以多重扭曲,在人的意识中任意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本身并不重要,心理时间表现的种种变形显得更为重要。这种变形主要应看作适应抒情人心理变化而呈现的必然结果。结合墨西哥当代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的抒情诗《蝾螈》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对抒情诗心理时间的展现及其意义获得更为形象的了解。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间与抒情诗的叙述时间[J]. 谭君强.  思想战线. 2017(03)
[2]《到灯塔去》的圆形心理时间结构[J]. 江艳,朱志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3]心理时间和魔幻现实主义[J]. 王玉斌.  理论界. 2010(06)
[4]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心理时间和多角度叙事[J]. 吕方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7(11)
[5]心理时间与审美回忆——谈《追忆似水年华》中艺术与时间的关系[J]. 钟丽茜.  浙江学刊. 2007(04)
[6]浅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心理时间[J]. 陈穗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3)
[7]强调心理时间的叙事时间模式——从叙事时间范畴看郁达夫的小说[J]. 姚皓华.  学术交流. 2005(09)
[8]论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对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性影响[J]. 夏腊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9]论张爱玲《传奇》叙事的心理时间模式[J]. 王东,张文东.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673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673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