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韩国古代诗学中的“气”

发布时间:2017-05-17 22:02

  本文关键词:论韩国古代诗学中的“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曹丕提出了中国文论语境中的“气”说之后,经过了多代文艺批评家和作家的传承与发展,如今,“气”已经成为了评价作家作品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和中国古代大多数文学理论范畴一样,“气”的含义与理论从形成到发展,存在着不断丰富的内涵,与不断拓展的外延。在地缘关系的背景下,韩国学者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融汇中西方的文艺学理念,在古诗的创作、营造与鉴赏过程中,也体现了“文气”之说的现象。中国文论中的“气”在韩国古代诗学理论中有了长足发展,本文拟采用现象分析法与阐述研究方式,通过对朝鲜半岛“文气说”的研究,探讨“气”的流变、内涵及其审美外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讨朝鲜半岛对“文气理论”的研究:一、梳理韩国对中国美学研究的洞见,总结其以中韩思想史为背景、以现象学理论为方法阐述“文气理论”发展流变的特色。二、分析韩国学者美学研究的特点,罗列出一个哲学背景清晰、论证过程严谨的结构。三、归纳和辨析韩国学者关于“文气理论”内涵的阐述,以及他们对“气”与“言”之关系的理解。四、结合韩国学者从艺术审美角度对“文气理论”外延的阐述,深入理解“文气”说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韩国 古代诗学 文气说 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312.607.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问题的缘起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4 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12-13
  • 1.5 主要概念界定13-14
  • 第二章 “气”的本义及其流变14-19
  • 2.1 “气”在汉文化语境中的本义14-16
  • 2.2 “气”在韩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16
  • 2.3 “气”在朝鲜半岛的流变16-19
  • 第三章 “气”在韩国诗学中的表现19-33
  • 3.1 文学本质论中的“气”19-22
  • 3.1.1 文学主体之“气”19-21
  • 3.1.2 文学客体之“气”21-22
  • 3.2 创作论中的“气”22-25
  • 3.2.1 创作发生中的“气”22-23
  • 3.2.2 创作思维规律的“气”23-24
  • 3.2.3 创作机理的“气”24-25
  • 3.3 文本论中的“气”25-29
  • 3.3.1 文体之“气”25-27
  • 3.3.2 声色中之“气”27-28
  • 3.3.3 格调之“气”28-29
  • 3.4 接受论中的“气”29-33
  • 3.4.1 接受主体之“气”30-31
  • 3.4.2 接受客体之“气”31-33
  • 第四章 韩国古代诗学之“气”的美学意义33-40
  • 4.1 “气”的主体审美价值33-36
  • 4.2 “气”的审美客体36-38
  • 4.3 “气”在诗学中的综合审美效应38-40
  • 第五章 韩国古代“气”论的特征40-43
  • 5.1 韩国古代“气”论是主体精神的呈现40-41
  • 5.2 感悟:韩国古代“气”论的基本方法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涂承日;;古代诗学“无迹而神”说的美学意义[J];东方论坛;2007年05期

2 崔雄权;;试论韩国朝鲜文学的概念及其文化审美特征[J];东疆学刊;2009年03期

3 雷耀发;我国古代文论“气”之辩识[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张振亭;;韩国古代诗学的中国情结[J];理论观察;2011年05期

5 许赛;;中国文学对韩国文学的影响[J];芒种;2012年06期

6 陈蜀玉;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辐射方式的个案分析——以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受映;杜甫对韩国三唐诗人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湘豫;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气”[D];新疆大学;2010年

2 顾准;中国“文气”说的国外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韩国古代诗学中的“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7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