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发布时间:2017-05-18 00:02

  本文关键词: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明威,二十世纪美国战后文学的典型代表,“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对20世纪以及当今的美国文学影响深远。他以简洁直接的写作风格,耐人寻味的冰山理论,以及经典的硬汉形象奠定了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海明威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最终于1954年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经常以打猎、钓鱼、拳击和斗牛作为写作主题,海明威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大男子主义作家。很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并不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然而,作为一名求变求新的作家,生活在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海明威创作主题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男权主义,借助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等素材,他开始探索和揭示女性的内心世界。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和分析海明威四篇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对不同女性形象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和剖析。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传统女性的同情和对新女性形象的探寻。研究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为女权运动不同阶段的代表,在分析的过程中与女性主义的发展相结合,体现出作者的时代性特征和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海明威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反映出自身的女性主义观点,即:提倡男女平等,拥护和支持女权运动,欣赏新女性形象,探求和谐的两性关系。这正是女性主义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海明威的作品,推动了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当今社会,探索女性主义仍具有现实意义,作为男性主导的社会形态,追求女性平等和权利的历程任重道远,现代女性应该以智慧和新兴科技争取自身权益。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女权主义的发展与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突出不同历史阶段女性主义的基本特征。结合当今社会,提出探索女性主义的现实意义,通过提升女性自我修养,维护和谐家庭关系,广泛的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来争取和维护女性权益。
【关键词】:海明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 in Chinese4-5
  • Abstract in English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mingway9-10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10-13
  • Chapter Two Literary Review13-17
  • 2.1 Literary Review Abroad13-15
  • 2.2 Literary Review at Home15-17
  • Chapter Three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 and FactorsContributing to Hemingway's Feminist Perspective17-24
  • 3.1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17-19
  • 3.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Hemingway's Feminist Perspective19-24
  • 3.2.1 Social Background19-20
  • 3.2.2 Family Influence20-21
  • 3.2.3 Personal Experience21-24
  •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Women Images in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from theFeminist Perspective24-37
  • 4.1 Oppressed Traditional Women—The Background of the Birth of Feminism24-30
  • 4.1.1 Liz Coates in "up in Michigan"25-27
  • 4.1.1.1 Character Analysis of Liz Coates25-26
  • 4.1.1.2 The Background of the Birth of Feminism:Unequal Relationship26-27
  • 4.1.2 Jig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27-30
  • 4.1.2.1 Character Analysis of Jig27-29
  • 4.1.2.2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Female Liberation:Tangle, Struggle and Endurance29-30
  • 4.2 Complex New Women—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30-37
  • 4.2.1 The Heroine in "Cat in the Rain"30-33
  • 4.2.1.1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ine30-32
  • 4.2.1.2 Complex New Women:Struggle between Compromise and Alteration32-33
  • 4.2.2 Margot in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33-37
  • 4.2.2.1 Character Analysis of Margot33-34
  • 4.2.2.2 Radical New Woman:Abnormal Pursuit of Freedom and Happiness34-3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37-39
  • Bibliography39-42
  • Publications42-43
  • Acknowledgements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开;用动物作人物的心理象征——海明威小说的一大特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高树卿;;从《太阳照常升起》看海明威创作的简约特点[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林广泽;;20世纪海明威研究的反思[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杨仁敬;;论海明威新闻作品的特色和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季萌;;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解读海明威及其《印第安人营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林广泽;;海明威与“大萧条”时期价值观的重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韦朝晖;吴俊;;海明威研究在我国——21世纪前12年的研究状况[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郭颖;吴光辉;;海明威研究在日本[J];东吴学术;2013年01期

9 董鼎山;;海明威的立体造型[J];读书;1986年07期

10 周仕宝;从布蕾特的母性看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绍兴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电影化[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韩晴;;论海明威小说《雨中的猫》中“冰山原则”的体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2 陶洁;作家的名字与经济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曾;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化因素及其自我拯救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芬;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D];西北大学;2015年

3 范能维;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2008年

4 彭雅英;从生态女权角度解读海明威的主要女性角色[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若纯;海明威作品中的两性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苏艳凤;从词汇语法衔接角度解析海明威小说言语风格[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李颖;解读海明威的死亡主题[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李华琳;海明威的性别观[D];山东大学;2009年

9 黄银花;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在《过河入林中》的体现[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田瑛琦;战争与海明威的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7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