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后信息时代新媒体文学中文学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7-05-27 17:16

  本文关键词:后信息时代新媒体文学中文学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世界、传媒、作者、读者、文本"新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了"作者、读者、作品、世界"等传统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传媒的影响下所相应地发生的重大变革。首先,主体性的消失导致了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被根本性颠覆。其次,从作品到文本再到超文本意味着去中心化。最后,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学不仅仅可以再现世界,还可以携手数字化信息媒介去创造世界。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关键词】传媒 作者 读者 超文本 新媒体文学
【分类号】:I10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1]。但随着数字化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进入了以“数字化生活”为格局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小曦;;论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建构——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理论范式研究之二[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罗兰·巴特,杨扬;从作品到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孙甜甜;;论《聊斋志异》的“戏言生事”叙述模式[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3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王丽娟;;从先秦“用诗”看其诗歌观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8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孙基林;王茜;;“游走”与“关系”:生命存在的空间形式——韩东诗歌解读新视角[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文虎;黄桂萍;;草根文化浪潮里的声像本质——播客社会文本的意义解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刚;;趋同存异——民族文学60年的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周景雷;;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媛;“人肉搜索”——数字媒介狂欢时代的“人的全面延伸”[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单小曦;;文学活动范式的两次革命——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理论范式研究之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霍俊国;;关于文学艺术活动论的再思考[J];齐鲁学刊;2007年04期

3 李衍柱;;媒介革命与文学生产链的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玉臣;;由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引发对艺术媒介的理论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杜书瀛;;论媒介及其对审美一艺术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鸣奋;超文本探秘[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6期

2 任洪国;;浅析超文本诗歌[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刘恪;;乱花迷眼方是春——国际超文本写作探究[J];山花;2000年09期

4 文彦波;李西洋;;后现代语境下的超文本理念及其特征与意义[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黄鸣奋;后结构主义与超文本理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蔡春露;;《胜利花园》:一座赛博迷宫[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后信息时代新媒体文学中文学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00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