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男性气质焦虑、挫折与顿悟——乔伊斯《死者》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发布时间:2017-06-04 12:09

  本文关键词:男性气质焦虑、挫折与顿悟——乔伊斯《死者》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解构主义旨在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所设定的一系列二元对立。《死者》中乔伊斯通过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作为男主人、爱国者和丈夫,在舞会中及舞会后相继与三个女人交流遭遇挫折的描写,揭示了他那自负任性的男性气质防线逐步崩溃过程中的焦虑和痛苦,强有力地打破了男女二元对立的先验预设。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最后的顿悟在于他认识到了两性之间应该沟通,摒弃传统父权社会建构的以男性经验为基础的进取性侵略性男性气质,超越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才能摆脱焦虑,达到两性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焦虑 挫折 顿悟 解构 性别二元对立
【分类号】:I562.074
【正文快照】: 0.引言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是爱尔兰伟大的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死者》出自《都柏林人》,是该小说集的压卷之作,被誉为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名篇。W.W.罗伯森评述:“《死者》是爱尔兰国土上产生出的最佳短篇小说。”[1](P77)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春霞;;解构性别——女性乌托邦对社会性别的解读[J];外国语言文学;2007年03期

2 王泉,朱岩岩;解构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3 高慧颖;叶文彦;;浅析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气质的建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邦福;;男性气质理论与经典重释[J];求索;2011年09期

5 林秋云;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4期

6 崔雅萍;论美国的解构主义批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李璐;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佘松;;现代重彩画散议[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4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丽;;广告互文性的顺应论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耿庆伟;;女性强己意识的呼唤——丁玲延安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8 邱佳岭;似喜实悲 辛酸难告——对《驯悍记》的再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张权生;;“凝视”的快感——论阿尔莫多瓦电影的反女性主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沛;;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人文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路涛;;Ontology的释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仰海峰;;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芮欣;;书写!解释!——犹太-基督教文化中逻各斯的另一种诠释:以德里达、哈德曼为中心[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苏君;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李扬;福斯特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娜;女性主义国家安全观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10 谷青;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佩群;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郭爱妹,叶浩生;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3 吴笛,徐绛雪;抗拒性阅读与女性批评的建构——评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3期

4 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5 董金平;;话语与女性气质的建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气质变迁分析[J];江淮论坛;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旭玲;吕厚超;;男性气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和相关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2 季寅修;;电影《完美的世界》中菲利普的男性气质[J];文学教育(上);2014年02期

3 刘海霞;;美德的力量——小说《汤姆·琼斯》中的男性气质[J];语文学刊;2008年01期

4 王艳丽;;《恋爱中的女人》中的男性气质问题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13期

5 程功;;身体·气质·类型——近年来都市电影中男性明星银幕身体与男性气质的中美比较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刘岩;;男性气质[J];外国文学;2014年04期

7 王芳;;中性性别审美文化解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2期

8 尹锐;;论《玉牡丹》中的男性气质及其建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4期

9 石海霞;;消费文化视野下的美国现代男性气质[J];青春岁月;2013年12期

10 ;培育男孩的方案[J];博览群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刚;;男性气质多元化与“拯救男孩”[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2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方刚;“拯救”男孩?荒唐![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 方刚;从家庭暴力反思男性气质[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 吕鹏;从电视体育看霸权男性气质生产与消费[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妇女/性别问题研究专家 冯媛;反思并重塑男性气质 让“足球”加盟反暴力[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南京大学教授 何成洲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我们的理论思考能力亟需加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一丁;“父性”教育权威《培育男孩》出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编译 刘霞;从男性气质看男孩偏好及亲密伴侣暴力[N];中国妇女报;2013年

8 南储鑫;“女汉子”热议:僭越还是逆转?[N];中国妇女报;2013年

9 鹿文;《培育男孩》登陆中国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4年

10 张庆武;“男色消费时代”?[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珊;美发行业男性从业人员男性气质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然;简析2012年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男性气质的媒体建构[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秦珊;男性气质在家庭生活中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丁荣;男性气质危机—《裸者与死者》中被操纵的男性气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5 谭敏;男性气质理论视域下的《约拿的葫芦蔓》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6 黄诚琦;《海狼》中男性气质的重塑[D];湘潭大学;2014年

7 夏玉冰;论《夜色温柔》中的“男性气质”问题[D];重庆大学;2014年

8 王元元;格洛丽亚·内勒的《戴妈妈》中的黑人男性气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刘颖;男性气质与男性友谊的相互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10 马述昆;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霸权的男性气质危机[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男性气质焦虑、挫折与顿悟——乔伊斯《死者》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20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