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创伤主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7-06-06 12:07

  本文关键词:《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创伤主题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美国犹太作家中的翘楚—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于1978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早期在波兰格托的生活经历以及后期在美国的遭遇给了辛格无尽的创作灵感。强烈的民族忧煎情节始终鞭挞着他,通过作品记载犹太民族从古至今所遭受的创伤,并竭力寻找治愈的良方。而在众多创伤中,信仰的缺失才是现代人最致命的创伤。《卢布林的魔术师》是体现信仰困境的创伤的代表作,被评论家誉为辛格最出色的短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一个陷入精神危机的犹太魔术师,挣扎在理智与欲望的边缘。文中,主人公亚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饱受创伤的犹太民族和迷失的现代人的代言人。亚夏的经历就被赋予了更普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意从个体创伤和集体创伤的角度去解读小说的创伤主题。本论文共由六部分构成:绪论,文献综述,三个主要章节和结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小说情节,论文框架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该小说的研究状况,创伤理论的发展史,并引入了相关创伤理论。这两部分为后续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主体部分首先分析了导致创伤的原因。小说主人公亚夏的经历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是解析创伤原因的切入点。悲惨的童年、基督世界的排犹主义以及传统信仰体系的崩塌是导致亚夏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母亲的早逝带给亚夏黑暗的童年,是他遭受的第一个创伤事件。剩下的来自宗教与社会方面的原因除了对亚夏的个人创伤起作用,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为下文分析集体创伤做了铺垫。辛格坚持信仰危机是当代人创伤的最明显表征。在创伤症状这一部分,本文意从个人和集体两个层次上剖析信仰危机的表现。首先,亚夏作为遭受个人创伤的典范,他的精神危机主要体现在对爱、基本人际关系、对现实和对宗教的基本信仰的丧失与扭曲,对应着重复体验、回避现实、身份与生存危机的创伤症状。然而,亚夏只是一面反映犹太民族灾难与当代社会现状的镜子。因此,透过个人创伤,本文继续分析集体创伤的症状。陷入信仰危机的犹太民族正面临着失去民族精神特质与内涵的危险。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在叫嚣着物质主义、战争和科学的混乱时代,现代人都处于迷失状态。这部分才是本文的重中之重。为解决这一困境,辛格在小说的结尾指出回归信仰才是治愈的良方,这在理论上与赫曼的创伤修复策略不谋而合。玛格达、泽弗费尔和艾米利亚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非但没有愈合创伤,反而造成了自杀、沦为人贩子的情人和再嫁的悲剧。相反,亚夏敢于承担错误,直面新生活,回归犹太社区,最终日渐愈合。通过对比,本文印证了辛格的关于创伤愈合的观点,并与论文的主题相呼应。最后,在结论部分,论文总结了本文的要点,并指出了不足之处。本论文结合理论与文本细读,不仅为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引发对犹太民族及人类自我救赎的关注。
【关键词】:个人创伤 集体创伤 信仰危机 犹太人 当代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Introduction10-16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Basis16-23
  • 1.1 Literature Review16-20
  • 1.1.1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Magician of Lublin16-19
  • 1.1.2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heory of Trauma19-20
  • 1.2 The Theory of Trauma20-23
  • Chapter Two The Causes of Traumas23-33
  • 2.1 Family Trauma: Unhappy Childhood23-26
  • 2.2 Religious Caus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Jews26-29
  • 2.3 Social Causes: The Collapsing of Faith System29-33
  • Chapter Three Traumatic Symptoms— The Faith Crisis33-53
  • 3.1 Traumatic Symptoms on Individual Level33-44
  • 3.1.1 Faith Crisis in Love and Basic Relation: Intrusion34-36
  • 3.1.2 Faith Crisis in Reality: Evasion36-40
  • 3.1.3 Faith Crisis in Religion: Identity and Existential Crisis40-44
  • 3.2 Traumatic Symptoms on Collective Level44-53
  • 3.2.1 The Jewish People’s Contradicted Views on Religion45-48
  • 3.2.2 Modern People’s Faith Crisis: The Worship of Materialism48-53
  • Chapter Four Recovery from Trauma53-59
  • 4.1 Yasha’s Success in Recovery53-56
  • 4.1.1 Restoring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and Society53-55
  • 4.1.2 Confronting the Traumatic Events55-56
  • 4.2 The Other Characters’ Failure in Recovery56-59
  • 4.2.1 The Isolated Outcasts56-58
  • 4.2.2 The Mute Victims58-59
  • Conclusion59-61
  • Bibliography61-64
  • ACKNOWLEDGEMENTS64-65
  • Publication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青,程爱民;《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符号矩形方阵[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2 王建强;论《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西方宗教哲学思想[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伟力;;多重角色和多重性格的矛盾混合体——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的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岳欣;;传统的背离与复归——《卢布林的魔术师》的主题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彭威;;《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精神分析解读[J];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罗琴;;《卢布林的魔术师》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云梦学刊;2012年06期

7 张星星;;论《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空间叙事艺术[J];名作欣赏;2013年30期

8 赵知韬;;论《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回归主题[J];才智;2013年26期

9 刘信波;;《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多重主题意蕴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10 涂显兰;;为了灵魂的自由——从《圣经》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子;谁能把握命运的魔术[N];天水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培;《卢布林的摩术师》的圣经原型解读[D];宁夏大学;2015年

2 袁路琦;《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创伤主题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薛俊香;背弃与回归:对《卢布林的魔术师》主题的文化解读[D];中南大学;2008年

4 牛晓静;《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亚夏人格的弗洛伊德式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萍;《卢布林的魔术师》:主人公雅夏犹太身份的探寻[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6 刘怡然;评《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背弃”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琴;从伦理冲突到矛盾式回归:《卢布林的魔术师》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1年

8 别致;犹太身份的回归与坚守[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杨丹;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里雅夏的身份危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威丽斯;研究《卢布林的魔术师》中辛格的写作主题[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创伤主题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26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