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不同自我观的碰撞与融合——评任碧莲的《虎书:艺术、文化与互依型自我》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野下不同自我观的碰撞与融合——评任碧莲的《虎书:艺术、文化与互依型自我》
【摘要】:美国当代华裔作家任碧莲的新作《虎书:艺术、文化与互依型自我》是一部充满睿智思考的思想性自传。该书从跨文化比较视角探讨了"互依型"自我和"独立型"自我两种不同的"自我观"在艺术与文学领域的体现,以及这两种不同的自我观在对身为第二代华裔作家的自己进行小说创作时的影响。这部自传将家族回忆录、认知研究、文学分析以及对自己创作道路的反思编织在一起,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由不同自我观碰撞与融合织就的精彩画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该书的架构、主题思想、书名含义和研究范式等作了分析与述评。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任碧莲 《虎书》 自我 跨文化视野
【基金】: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文科青年项目(2013WQ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分类号】:I712.075
【正文快照】: 《虎书:艺术、文化与互依型自我》(Tiger Wrin'ng:Arf,Culture,and theInterdependent Self,以下简称《虎书》)是美国当代华裔作家任碧莲(Gish Jen)的最新力作,2013年3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以任碧莲在哈佛大学先后举行的三次系列讲座为蓝本演绎而成,是一部充满睿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访谈录[J];国外文学;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珊珊;;族裔融合与多元文化主义——简析任璧莲小说《爱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胡春梅;;美国华人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李琳;;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长城;2011年08期
4 王斌;;文化的冲突、困境与生存策略——从《爱的痛苦》到《谁是爱尔兰人?》[J];长城;2011年10期
5 刘丹;任碧莲创作论——兼谈美籍华裔英语作家的世界性[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6 程爱民,刘婷婷;《典型美国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探索[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7 夏宗凤;;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主题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3期
8 周易;;从《典型的美国人》看任碧莲的东方男性形象与想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黄玲;;《典型的美国佬》中典型的“美国梦”[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10 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茹;;跨越种族的樊篱 谈任碧莲和她的《地道美国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凤霞;解读《莫娜在希望之乡》中圣经原型的位移[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2 王莹;《梦娜在希望之乡》中的犹太情结[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段小妹;从边缘到杂糅:对谭恩美与任碧莲作品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新玉;批判对立 构建和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苏亚娟;对杂糅文化身份的追寻[D];暨南大学;2009年
6 卢珊珊;任璧莲创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琳波;任璧莲异族婚恋小说家庭伦理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2 陈彬彬;;探究跨文化视野中的俄罗斯战争文学[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4期
3 邹艳菁;;“美国梦”的破灭与西方文明的窘境——在跨文化视野中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长城;2013年08期
4 马慈祥;;从跨文化视野看翻译的策略取向[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周建军;;跨文化视野下的英汉互译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白蓝;;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温晶晶;;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优化的翻译[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苗元江,余嘉元;跨文化视野中的主观幸福感[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10 茹静;;跨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8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恩森;李庆本《跨文化视野》倡导文化的对话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常州大学外语学院 黄正;跨文化视野,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常州[N];常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昕照;跨文化视野下的上海形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童亮亮;近现代中国域外游记中的伦敦都市形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58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8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