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义融合:日本文学视域里的尺八形象
本文关键词:转义融合:日本文学视域里的尺八形象
【摘要】:尺八源起于中国,传入日本成为普化禅宗的重要法器,也是日本传统民族乐器之一。相当多的日本文学作品描写尺八。伴随中国禅宗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尺八成为日本人思想、行为甚至生活的一个重要符号,被赋予独特的意蕴。在日本文学视域里从尺八的音符(音色旋律)、形符(本体用途)、意符(本体意义)3方面探究其物象转义,从而窥视日本民族心理受中国禅宗影响之深度。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关键词】: 日本文学 尺八 中国禅宗思想 物象转义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中日动漫的民族性元素比较研究”(13D042) 2013-2014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技项目 2014-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823005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6
【正文快照】: 1中国尺八在日本的传承在中国,尺八似乎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记载,普化尺八已是日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国大陆绝迹的唐代尺八却被日本人完整地保存在奈良正仓院,以致相当多的人误以为尺八是东洋乐器。事实上,尺八确实起源于中国。《中日尺八考》(傅湘仙1994)、《日本尺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毅;禅宗与日本文化[J];日本学刊;1999年02期
2 傅湘仙;中日尺八考[J];艺术探索;1994年01期
3 孙以诚;日本尺八与杭州护国仁王禅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王升远;;“文明”的耻部——侵华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天桥体验[J];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若男;张浪;;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余丹;《三国演义》的孤独者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季乃礼;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肖玉兰;;浅议心理咨询师的成长[J];才智;2011年33期
5 蒋均涛;神韵说“妙悟”发微[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6 王蓉;论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句法结构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马奔腾;;禅美学研究的文化价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杨旗;;灵与肉的冲突:杰克·凯鲁亚克的佛教思想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彭璐涵;;尺八祖制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4期
10 刘春廷;;和风禅意在日本设计中的延伸与流动[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2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6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徐湘;论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文绩;禅宗语境中的海德格尔思想[D];兰州大学;2011年
3 曹诗忠;论凯鲁亚克和后现代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天春;禅宗生命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珊;弗洛姆爱的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琴;试论南宗禅修模式的演变历史及其原因和特点[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奕佳;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李文霞;现代园林置石设计的艺术手法及其理论探讨[D];重庆大学;2011年
9 佟剑锋;佛教的涅i糜胛难У纳竺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邱恒;当代艺术与游戏[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正生;法隆寺藏笛确系尺八[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邵毅平;;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J];书城;2010年01期
3 泊功;近代日本文学家的“东力学”——以芥川龙之介为中心[J];日本学论坛;2002年Z1期
4 王升远;;150年前的那些粪便[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邦富;;八二年全国日本文学讨论会在济南举行[J];外语界;1982年03期
2 D·金 ,丘培;谈谈日本文学的特征[J];国外文学;1981年02期
3 横山邦治;中国に於ける日本古典学序姮(その二)[J];日语知识;2000年10期
4 宿久高;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摭议——以古代文学为中心[J];日本学论坛;2001年03期
5 魏大海;;“世纪末”的日本文学[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5期
6 中西进,刘雨珍;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7 郑国和;“日本文学特殊论”之我见[J];学术月刊;2003年01期
8 邱岭;论日本文学的非社会传统[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朱琳;日本文学奖漫步(7)[J];日语知识;2004年10期
10 陈志侠,于之润;日本文学汉译的词语推敲(上)[J];日语知识;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郭沫若;菲戈;;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3 吴昆融;;日本文学译著的阅读情况及分析——以青年读者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伊藤虎丸;潘世圣;;创造社与日本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魏育邻;;文体 文本 话语——文学文化研究中的三个概念和三个层面[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6 李德纯;;不让须眉的日本女作家[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114期)[C];2014年
7 高海宽;;俳句、汉俳与中日友谊[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05期)[C];2011年
8 周乐诗;;边缘的对位:日本传统的文学和女性[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9 孙嫣;;浅析吉本芭娜娜小说中死亡描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10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迪南邋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 赵武平 新经典文化总编辑 陈明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董炳月 尤勇;日本文学在中国30年传播历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王丽;一个赏心悦目的“大花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走出去”难见成果,日本无意再续文学外介计划[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日轩;赤子丹心化界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杨鸥;日本文学与现代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李铭敬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日韩学者共同探讨“日本文学与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吉井忍 自由撰稿人;日本文学奖是这样选出来的[N];南方周末;2010年
9 [日]三岛由纪夫;文章读本[N];文学报;2013年
10 记者 江湖;中日女作家金秋北京对话[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4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茹辛;20世纪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悖论”管窥[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明;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对日本文学的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莹;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D];郑州大学;2008年
6 陈雪媛;论《1Q84》中日本文学传统因素与后现代特征的杂糅[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蒋秣;论古川柳的文艺精神[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郑玲玲;平安说话文学中孝养故事和孝思想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杨真;关于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汉译问题[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4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9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