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金小说集》的叙述者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别尔金小说集》的叙述者形象研究
【摘要】: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别尔金小说集》是开一代散文叙事新风之作。普希金通过塑造假托作者兼叙述者别尔金这一个性化形象,对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俄国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时代局限性、发展历程及其叙述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这不仅为俄国散文(特别是长篇小说)向客观化叙事转变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扩大叙述者的叙事功能进行了实验,从而为19世纪下半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关键词】: 普希金 《别尔金小说集》 叙述者 叙事功能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俄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12]401号)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76
【正文快照】: An Analysis of the Narrators in The Tales of the Late Ivan Petrovich Belkin《别尔金小说集》(1830)是普希金第一部完整的散文体小说,这部作品有三个“作者”:首先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其次是小说集假托作者别尔金,最后是真正的作者普希金本人。这些叙述者就像是多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甄;《别尔金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及其叙事功能[J];俄罗斯文艺;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5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6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李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与五四浪漫主义的产生背景与思想基调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敏捷;;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民众评价活动的“自在”障碍[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贺进;沉重的叙事与意义的探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福;;叙述结构的多主体性:《别尔金小说集》的话语层次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2期
2 邓双琴;《别尔金小说集》思想艺术特色初探[J];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陈鲁春;《别尔金小说集》的艺术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1期
4 彭甄;《别尔金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及其叙事功能[J];俄罗斯文艺;1999年04期
5 刘丽娜;;探析《别尔金小说集》中爱情故事[J];教育;2011年10期
6 韩斌育;;《别尔金小说集》的“突转”艺术与悲剧意蕴[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达·格拉宁 ,陆肇明;父女之间[J];苏联文学;1985年05期
8 之明;;关于《驿站长》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杜春荣;;竞相开放的爱情之花——谈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女性形象[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王先晋;;普希金的文体结构——《别尔金小说集》的整体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束建德;世界第一套“普希金”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9年
,本文编号:594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59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