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艾略特《荒原》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1:23

  本文关键词:艾略特《荒原》隐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艾略特 《荒原》 典故 隐喻


【摘要】: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人物,他创作的诗歌往往包含大量的典故,看起来零碎而难懂,尤其《荒原》,更是达到了极致。而这些典故无论从表层还是深层来看,都是通过隐喻作用支撑的。隐喻不仅给诗歌以很好的暗示效果,更将整首诗作衔接了起来。本文拟从《荒原》的隐喻入手,分析各个典故及其衔接,进而更好地领略整首诗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艾略特 《荒原》 典故 隐喻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隐喻是从对一事物所熟悉的感知、情感中抽离出来,转而投射到与之有本质区别的另一物之上的临时性行为。艾略特的诗学理论——“非个性化诗学”和“客观对应物”理论就是一种隐喻手段。在他看来,艺术的感情是非个人的,诗人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因此必须消灭个性,在诗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新;《荒原》的第八行[J];读书;2001年10期

2 罗吉·塞尔,张秀成;《荒原》的“晦涩”文体[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聂月芳,王卫东;论《荒原》的结构方式[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郭文庭;;《荒原》中的神话结构和救赎意识[J];写作;2003年07期

5 穆正礼;浅议《荒原》的现实主义倾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曾艳兵;“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郭春英;从先知预言的角度释《荒原》[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8 张廷远;论艾略特《荒原》的思辩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梁贝妮;立体主义绘画视野中的《荒原》[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李艳洁;;论《荒原》的复活主题[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磊;世界就是荒原[N];中国保险报;2004年



本文编号:616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16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