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梦游录”小说与儒家核心价值观
本文关键词:韩国“梦游录”小说与儒家核心价值观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汉文小说 “梦游录”小说 文化渊源 儒家核心价值观
【摘要】:"梦游录"小说是韩国汉文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所涉作品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作者介绍了韩国"梦游录"小说的存在状况及其渊源,从三个方面就小说和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做了探讨。从血脉关系讲,韩国"梦游录"小说与我国唐传奇中表现佛教虚空观念的梦幻小说不同,继承的是明代瞿佑《剪灯新话》中《令狐生冥梦录》、朝鲜金时习《金鳌新话》中《南炎浮州志》一脉的传统,表现的是儒家入世思想,具体涉及到"华夷观"、"忠义观"和"正统观"等一系列儒家核心价值观念;从中可见儒学对韩国汉文小说创作的强大渗透力,以及小说作者所承载的以儒学融于文学、教化人民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韩国汉文小说 “梦游录”小说 文化渊源 儒家核心价值观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亚汉文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上海市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成果
【分类号】:I312.607.4
【正文快照】: “梦游录”小说是韩国汉文小说一个特殊的门类,它和我国唐传奇中的梦幻类小说既有着一定的联系,彼此都是通过梦幻来抒写现实的人生感悟;但同时又有着质的区别:我国梦幻小说侧重表现的是“人生如梦”的主题,反映的是佛教的虚空思想;而韩国“梦游录”小说则主要是通过描写历史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文榜;;论唐传奇小说的发展特性[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3 蔡卿;《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孙书磊;从“江流”故事的演变看古代戏剧与小说的趋俗性[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03期
5 王增斌;佳色功名两不朽 诗人意兴托风情——《游仙窟》的文学特质与美学价值[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杨式榕;;《闽都别记》中陈靖姑形象的俗文化意识[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董玉洪;;文言小说评点之界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蒲向明;;关于《玉堂闲话》研究的最新进展[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志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赵素忍;李静;;明代文言小说选本《艳异编》成书研究[J];长城;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常立;;《水浒传》的农民起义形象与《水浒后传》、《荡寇志》的再评价[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鑫;晚清标“新”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贞;清代至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段春旭;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孔庆龙;黄钧宰文学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惠英;乾隆朝禁毁通俗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燕然;《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与《说岳全传》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郑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评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兰;明清情色小说中性表现的品格及意义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腊红;隋唐故事的演变与古代历史小说的文体独立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马靖妮;《红楼梦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杨琳;李渔对凌o鄢醯募坛杏敕⒄筟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宏;论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2 何娟;;论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漫录》中的儒家思想——以《项王祠记》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胡平;;论庞德《比萨诗章》中诗化的儒家思想[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4 张颖,孟宪华;从中美少年小说中成人形象看中美文化差异[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周洁;儒家思想对庞德及其《诗章》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6 张海波;;解读印度儿童文学家库马[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农佳;韦鸿发;;儒家思想对庞德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王贵明;《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9 蒋磊骏;;儒家思想对艾兹拉·庞德的政治经济思想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曾永成;郭沫若与歌德:似与不似之间[J];郭沫若学刊;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会昌;从传统中见美德[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文;《匹格梅梁》的三个文本——儒家思想视角下的变形初探[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响慧;庞德《诗章》对儒家思想之阐释[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0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2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