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
本文关键词:时间、空间与政治——论《达罗卫夫人》的时空转换
更多相关文章: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罗卫夫人》 时空 时间同步 政治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从物理时空的描写自由滑向心理时空的刻画,进而指向政治时空;时间同步的进程蕴含着空间的扩展意图与帝国野心;空间转换中隐含着时间的断裂与延续、人物的出路与未来。空间、时间及其转换,明显指向了文本的政治蕴含。从时空的政治性层面来探讨《达罗卫夫人》的时空书写艺术,对于管窥伍尔夫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罗卫夫人》 时空 时间同步 政治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S15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潘建在《国外近五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一文中将空间政治学研究列为伍尔夫研究的六大方面之一,在对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专家及其著述进行评述后指出,空间政治学研究“虽然从研究成果的数量看,远不如伍尔夫女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研究之多,但它意义非凡,因为这意味着伍尔夫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建;;国外近五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2 李维屏;英语意识流文体的特点与功能[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3 綦亮;;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伍尔夫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玉叶;Mrs Dalloway中的语法变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2 周健敏;;试论《到灯塔去》小说技巧的创新[J];芒种;2012年04期
3 李蓝玉;;伍尔夫意识流写作中的音乐隐喻研究——以短篇小说《闹鬼的房子》为例[J];外语研究;2011年06期
4 刘秋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黄柏刚;刘惠玲;;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语言问题的思考及其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任淼;刘剑锋;;《达洛维夫人》中“向死而在”思想解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烈琴;;新女性的宣言: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语文;2013年04期
8 刘宏;;平衡之美——评申富英《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6期
9 刘秋菊;崔婷婷;;构建两性双赢的和谐之路——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J];山花;2014年06期
10 高奋;;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雪梅;;解话中画,理文中纹 解读伍尔夫《海浪》中的立体主义叙事实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宏宇;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翠;对《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女性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11年
2 薛海琴;从孙梁、苏美的《达洛卫夫人》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玉乐;普鲁斯特与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春芳;疯狂及其隐喻[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伟;未治愈的创伤[D];安徽大学;2011年
6 罗尉;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海浪》中的衔接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刘少姬;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文随笔中的文学批评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国涛;英国女性作家在新世纪中国的传播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玉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栾栋;后现代小说《洛丽塔》的矛盾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香;走近沃尔芙──析沃尔芙《达罗卫夫人》中的心理描写艺术[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郑成志;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3 何玉蔚;《达罗卫夫人》的另一种阐释视角[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蒋璐;超脱与挑战——从赛普蒂默斯看《达罗卫夫人》的社会批判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武光;于亚晶;;从《永别了·武器》到《达罗卫夫人》看战争之残酷本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闫运兴;闫凤霞;;思绪的跳跃 意识的倾流——弗吉尼亚·任尔芙的《达罗卫夫人》评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李侠;;游离在隔阂与疏离幕布上的孤独者——多重人物有限视角下的达罗卫夫人形象刻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徐晗;吕洪灵;;《达罗卫夫人》中的消费与赠礼[J];外语研究;2013年04期
9 黄梅;;明确与“含糊”[J];读书;1983年02期
10 殷企平;;《达罗卫夫人》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结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美静;《达罗卫夫人》中宴会的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辛朝卫;空间批评解读《达罗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主体性缺失[D];郑州大学;2012年
3 毛辉;论《达罗卫夫人》中的时间观与空间观[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4 李方;女性主义在《达罗卫夫人》中的体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思蕴;建构达罗卫夫人[D];吉林大学;2007年
6 石娇;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在《达罗卫夫人》中的体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志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女性意识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慧苹;强权与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成玉;《达罗卫夫人》存在主义的叙事分析[D];天津大学;2013年
10 吴枫;失恋的悲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1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2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