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距离的三视角:结构、空间与对话
本文关键词:叙事距离的三视角:结构、空间与对话
【摘要】:叙事距离是叙事学中的重要概念,随着叙事学的不断发展,叙事距离从一种叙事技巧上升为审美维度,渐渐演变为可作多种阐释的支持叙事学发展的目标维度。叙事距离通过对文本的主题、人物、结构和对话的控制,影响文本的审美与解读,在另一层意义上也推进了叙事学自身的指涉与建构;叙事距离对文本的结构控制是显性的,主要体现在叙述者身上,通过叙述者的情感、道德、智力乃至体力各方面表现出来,"空间转向"中叙事学的空间反思直接影响文学与艺术作品的解读;而(隐含)作者、(隐含)读者与文本的复杂关系往往通过叙事距离加以表征,当读者的阅读审美通过某一渠道来加以表达时,这个渠道就是对话。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关键词】: 叙事距离 结构 空间 对话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早期叙事学发展中,叙事距离往往被看作叙事技巧的应用,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叙事技巧平行,布思自己也将叙事距离看作是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审美向度,其实现要结合作者、读者、叙述者和作品人物。[1]112-129叙事距离在叙事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可从叙事学先导热奈特那里找到依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纳德·巴塞尔姆,金学勤;气球[J];外国文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洪增流,管建明;叙事角度中的传统和现代意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陶震华;《尤利西斯》和《达罗卫夫人》意识流表现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于冬伟;王谦;;穆时英前后两期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钟苏雨;;从梅女士到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成长”轨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吕煜;;詹姆斯·乔伊斯的思想精髓——百科全书《尤利西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马雷;;魔幻的时态建构——浅析《百年孤独》中的时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晓敏;;浅议《人生拼图版》中的蒙太奇手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工;;略论圣经文学的叙述节奏[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3 张白羽;;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劳伦斯中短篇小说[A];《网友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4 张白羽;;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劳伦斯中短篇小说[A];《网友世界》(2014)[C];2014年
5 许卫红;;《飘》的叙事视角研究[A];华章(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f^;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空间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燕;探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艺术[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4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7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