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身份的缺失与背弃——《群山回唱》中人物伦理身份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伦理身份的缺失与背弃——《群山回唱》中人物伦理身份的解读
【摘要】: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13年推出了他的第三部巨作《群山回唱》。这部作品主要以阿卜杜拉和帕丽兄妹六十年的聚散离合为主要线索,以亲情、爱和责任为主题,向世人展示了战争给阿富汗人带来的创伤,以及由此引起的伦理身份的缺失。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视角,通过对帕丽一家三代人生存命运的分析,解读兄妹之间伦理身份的缺失,姐妹之间伦理身份的背弃,以及战争给阿富汗逃亡者带来的伦理身份的困惑。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伦理身份 缺失 背弃 困惑
【基金】:齐齐哈尔大学校级重点课题“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文本细读及空间理论的应用策略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研究约翰·福尔斯女性主义创作思想”(编号:125423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三部巨作《群山回唱》自出版以来连续荣膺畅销书排行榜首的荣誉。这部跨越将近60年阿富汗历史的小说,以帕丽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巨大拼图。小说中兄妹的被迫离散,姐妹间残忍地抛弃和难民的流离失所共同构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刘靖宇;;卡勒德·胡塞尼新作《群山回唱》的家庭伦理解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潘苏悦;;从卡勒德·胡塞尼作品看“移民文学”的发展趋向[J];文艺争鸣;2014年06期
4 赵炎秋;;伦理视野下的西方文学人物类型[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经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名利场》中的婚姻爱情伦理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吴远青;李明明;;《珍妮姑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3 崔潇月;;环境伦理中的身份变化——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4 于美琴;;伦理禁忌的慨叹——论哈代《儿子的否决》[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袁雪生;;身份逾越后的伦理悲剧——评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6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7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8 刘霞;;《失乐园》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22期
9 谭丽华;;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岳铁艳;;论西奥多·德莱赛笔下的罗伯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3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郑斯扬;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D];厦门大学;2014年
5 林宛莹(LIM WOAN YIN);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红卫;哈罗德·品特戏剧伦理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志凌;围城内外的变奏[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革新;美国伦理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领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关怀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艺yN;伦理选择与道德目标:论奥德修斯的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歌苓;;呆下来,活下去[J];北京文学;2002年11期
2 黎跃进;;东方古代流散文学及其特点[J];东方丛刊;2006年02期
3 顾世群;;试析伊斯兰教伦理体系的形上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余钢;;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及其寻找的焦虑——《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身份认同轨迹[J];电影评介;2009年05期
5 吕红;;海外移民文学视点:文化属性与文化身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6 金柄珉;崔一;;东亚跨文化研究的历史及其展望[J];东疆学刊;2013年04期
7 梁向明;;略论回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J];回族研究;2007年01期
8 曹兴江;;家庭伦理实体的生成与裂解——黑格尔家庭伦理思想释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陈爱敏;陈一雷;;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振邦;阿富汗文学概述[J];国外文学;1987年03期
2 陶蹊;;女美发师秘密逃离阿富汗[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7年11期
3 毋婀幸;;阿富汗流散移民的美国文化认同探析——解析《追风筝的人》[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10期
4 王小涛;;阿富汗战火中的人性与爱——评安·布斯菲尔德的小说《一百万堵墙》[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6期
5 孙英林;;阿富汗的代言人:卡勒德·胡塞尼——基于《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6 董保纲;;山地传来的声音[J];全国新书目;2007年13期
7 张丽;;《追风筝的人》的文学文本分析[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8 弗雷·贝托;童言无忌与强词夺理——一对美国父子的对话[J];课外阅读;2005年04期
9 阿里萨·当;佳冬;;寡妇村的辛酸泪[J];译林(文摘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金明;风筝,在天穹下摇曳飘荡[N];光明日报;2006年
2 阮一峰;一部震撼美国人的阿富汗小说[N];协商新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凌俊;把阿富汗展现在世界面前[N];文学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瑶;阿富汗战乱背景下的人性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达;自我救赎的过程-《追风筝的人》的心理分析解读[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67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782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