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之日》:一部创新性的好莱坞小说
本文关键词:《蝗灾之日》:一部创新性的好莱坞小说
更多相关文章: 纳撒尼尔·韦斯特 《蝗灾之日》 好莱坞小说 创新
【摘要】:纳撒尼尔-韦斯特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和极具天赋的散文作家,并且几乎可视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作家。其绝笔之作《蝗灾之日》堪称英语小说中的经典,更被公认为是好莱坞小说的扛鼎之作。因为引领了对好莱坞和电影产业的无情批判,韦斯特也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好莱坞作家。目前对《蝗灾之日》的批评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讽刺艺术和技巧及作者作为“黑色幽默”先驱的文学地位上。然而,该作品在作为一部好莱坞小说方面引发的关注则很少。本论文旨在从场景、题材、主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蝗灾之日》这部被视为典型的且有代表性的好莱坞小说的原因。另外,本论文还试图阐述《蝗灾之日》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以及作者韦斯特对整个好莱坞小说文类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导言部分先简要评价了韦斯特作为一位好莱坞小说作家的文学地位,接着综述了先前对《蝗灾之日》和好莱坞小说文类的批评和研究。第一章从场景方面入手来探究好莱坞镇的特征和重要性。正是其地理和社会方面的有利条件才成就了好莱坞这一电影王国,《蝗灭之日》的整个故事都设定在这里。这一特意选择的场景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深化“虚幻与现实模糊不清”这一主旨。第二章主要从题材角度讨论美国的电影产业和一群围绕在该产业边缘的追梦者。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之一,电影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风格以及思想。在《蝗灭之日》这部小说中,有着这么一群怪诞人物,他们涌去好莱坞,却只能围绕在电影产业的边缘,最终他们都被欺骗并由此变得绝望。第三章主要从“虚幻与现实的交融”和“好莱坞梦的幻灭”这两方面来探讨小说的深刻主旨。在好莱坞,那些看上去是真实的其实是假的。正是好莱坞的虚假导致了人们无法辨别虚幻和现实。结语总结了本论文的要点,并强调了韦斯特对好莱坞小说这一文类的贡献。通过呈现追梦者所遭受的痛苦和绝望,以及他们好莱坞梦的破灭,韦斯特对电影产业的毁灭性影响和好莱坞的欺骗和虚伪做出了严厉的批判。本论文证实了好莱坞已经从美国的梦工厂退化为了梦想垃圾堆。另外,本论文一方面揭示了韦斯特对电影产业的讽刺,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对好莱坞梦追求者的同情。
【关键词】:纳撒尼尔·韦斯特 《蝗灾之日》 好莱坞小说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4-7
- 摘要7-10
- Introduction10-26
- Chapter One The Specific Setting in The Day of the Locust26-42
- 1.1 The Geographical and Socio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tting27-34
- 1.2 The Ideological and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the Setting34-42
- Chapter Two The Principal Subject of The Day of the Locust42-66
- 2.1 A New and Powerful Form of Mass Culture42-51
- 2.2 The Figures on the Fringes of the Film Industry51-66
- Chapter Three The Defining Theme of The Day of the Locust66-92
- 3.1 The Confusion of Illusion and Reality67-78
- 3.2 The Dismantling of the Hollywood Dream78-92
- Conclusion92-98
- Bibliography98-104
- Acknowledgements104-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长伦;积极探索发展电影产业[J];文化时空;2002年08期
2 罗燕翎;电影产业、电影质量与综合标准化[J];影视技术;2005年01期
3 周铁军;;电影产业的税法供给[J];电影评介;2007年11期
4 李毅超;;浅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基于对票房收入的分析[J];职业圈;2007年08期
5 孙春生;陈振英;;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政策建议[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6 本刊记者;;打造中国首个手机电影产业基地 圆你3G时代的电影梦——2007中国(成都)国际手机电影年度盛典隆重举行[J];中国电影市场;2008年01期
7 周雯;王卓明;;数字格局中电影产业的战略处境和策略选择[J];当代电影;2008年01期
8 陈萌舒;施惟达;;在公共力量下起舞——垄断环境下欧洲电影产业公共资助政策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田义贵;;城乡电影产业统筹发展思路研讨会述要[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10 杨丽媪;;“后奥运时代”:手机电影产业腾飞?[J];上海信息化;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欣;;利用影视载体 繁荣科普创作[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黄式宪;;新世纪十年:以文化主体创新为根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钟大丰;;作为民族电影产业的中国电影文化策略的历史和现实[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艳敏;;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之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5 张燕;;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2002年暑期本土票房带来的思考[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李德成;;发展数字电影产业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利润是电影产业的商业原点[N];中国电影报;2008年
2 唐榕 本报副社长、副研究员;营造电影生态 推动电影产业[N];中国电影报;2010年
3 尹晖;数字电影产业园筹建工作获认可[N];无锡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喜保 实习生 张东岳;国产电影产业的春天还有多远[N];工人日报;2013年
5 特约专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藩;电影产业的创意研发短板[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徐毅成;从“泰V纭贝婵吹缬安德蚁骩N];文学报;2013年
7 赵军;2013年电影产业的第一次雾霾[N];中国电影报;2013年
8 撰稿 杨学聪 金晶;“大数据”如何对电影产业发挥作用[N];经济日报;2013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肖湘女;“大数据”如何驱动电影产业[N];北京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许金波;乐山电影产业迎来大发展[N];乐山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柳;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学明;电影产业竞争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赵卫防;香港电影产业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高铖;基于SCP分析框架的中国大陆电影产业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星;我国电影产业的运营机制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李燕;“资本为王”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3 罗誉;中美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鹏;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朱效永;中韩电影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云;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7 朱江水;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电影企业融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宋蒋萱;我国电影产业财税扶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李捷瑞;我国电影产业的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齐泽;《蝗灾之日》:一部创新性的好莱坞小说[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8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8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