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归返的解构与建构:论林幸谦的原乡执念

发布时间:2017-08-19 03:27

  本文关键词:归返的解构与建构:论林幸谦的原乡执念


  更多相关文章: 林幸谦 原乡 归返 解构 华人


【摘要】:林幸谦的原乡书写与追求往往刚烈、浓郁,他既有相对清晰的大马认同:书写自我、小家,同时又将其升华为大家、华族与大马的议题与身份认同探寻;同时,由于他有相对特殊的留学经历和线路,又让他可以反思台港、批判大陆,既有精神原乡,又有现实历练。表面上看,林幸谦似乎是一个无地归返的过客,实际上,他更是一个通过解构来建构华人大同的个体实践者。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可将其对中国大陆的浓烈精神原乡视为中国情结,更要辩证而清醒地看到他的宏阔视野与追求,以及偶尔的宏大叙事。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关键词】林幸谦 原乡 归返 解构 华人
【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广东华侨史》特别委托重点项目“粤籍作家与东南亚华文文学”(GD13TW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38.06
【正文快照】: 毋庸讳言,林幸谦(1963-)是马华文坛六字辈里面相当独特而丰富的存在。他兼擅散文与诗歌,创作甚丰,主要有:《狂欢与破碎:边陲人生与颠覆书写》(台北:三民出版社,1995)、《诗体的仪式》(台北:九歌出版社,1999)、《原诗》(香港:天地图书,2001)、《漂移国土》(吉隆坡:学而出版社,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新;马华作家林幸谦创作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王列耀,马淑贞;从“传承”到“裂变”——论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林幸谦的诗歌创作[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古远清;;离散族群的边缘心境——论林幸谦新世纪的华文创作[J];南方文坛;2008年04期

4 胡爱清;由固打制向绩效制转变:机遇抑或挑战——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转变及其对华人受教育权利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4年01期

5 杨乃乔;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秋盈;叶忠;;马来西亚公立高校招生政策变更前后的效应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年08期

2 卢桢;马华作家林幸谦诗歌创作论[J];华文文学;2005年04期

3 周聿峨;胡春艳;;浅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就困境”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J];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4 刘桂茹;;“颠覆书写”与身份建构——解读林幸谦《狂欢与破碎》的反模拟书写[J];华文文学;2014年05期

5 李成;;高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标准的演进与宪法界限[J];理论与改革;2015年02期

6 李晓霞;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胡春艳;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3 邓伟;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妮;镂空夜色的飞鸟[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孔颂华;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户怀树;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杨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D];暨南大学;2013年

5 邹秀子;“原乡”书写与纠葛:李永平小说论[D];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幸谦;九十年代台湾散文现象与理论走向[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崇科;;大历史抑或自我的原乡[J];读书;2012年09期

2 黄发有;;客家原乡(三题)[J];当代小说;2006年11期

3 刘松林;;原乡的炬光(组诗)[J];诗潮;2008年08期

4 Emma;Stone;;米兰[J];商务旅行;2008年08期

5 胡春业;;疗心养生的妙药——让生命回归心灵的原乡[J];养生大世界(B版);2009年02期

6 刘松林;;原乡(组诗)[J];诗潮;2010年01期

7 刘松林;;原乡(组诗)[J];诗选刊;2010年06期

8 黄万华;语言原乡:创作原创力的孕蓄和迸发[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帅震;;原乡神话的构筑——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军中作家小说中的乡愁意识[J];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10 吴秋红;;原乡——未曾失落的美丽[J];审计与理财;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祖基;;迁台移民与福建祖籍原乡、原族之关系[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祖基;;论迁台移民与福建原籍原乡原族之关系[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3 李祖基;;论迁台移民与福建原乡原族之关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峰;彭原乡靠地缘优势发展特色经济[N];陇东报;2007年

2 张绪勇 郭治斌;郭原乡:特色产业助农增收[N];陇东报;2007年

3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周坤;乡村旅游规划新理论——“原乡规划”涵义解析[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台湾东海大学荣誉教授 古鸿廷 记者 王君策 实习记者 高悦 整理;海外华族的经贸活动与原乡发展紧密相连[N];中国海洋报;2011年

5 郝琴;彭原乡:“四培育”为新农村建设添力[N];陇东报;2007年

6 曹海英;梁原乡积极改善交通状况[N];平凉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改瑛;原平市新原乡举办农村文化大院艺术节[N];忻州日报;2007年

8 张志刚 张栋材;山西省原平市新原乡推行农村管理新举措[N];西部时报;2009年

9 记者 何金 刘益清;百余件闽南人原乡的珍宝抵泉开展[N];福建日报;2010年

10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齐镭;马来西亚度假村开发中的原乡性[N];中国旅游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立春;蒋韵的精神原乡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韩菲;论张翎作品中的“原乡”与“异乡”书写[D];扬州大学;2013年

3 任翠云;“原乡”的失落与唤回[D];苏州大学;2014年

4 彭听;追寻生命的黑潮[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邹秀子;“原乡”书写与纠葛:李永平小说论[D];暨南大学;2014年

6 林世英;原乡、本土、族群意识:游川诗歌的精神诉求与艺术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国永;背离与回眸[D];吉林大学;2015年

8 张侠;《吉陵春秋》中的华人形象与中华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茗;近15年来金门原乡文学略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美萍;家园乌托邦[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8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98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