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游戏》到《多维的世界》:叙事进程中的无痛伦理
本文关键词:从《孩子的游戏》到《多维的世界》:叙事进程中的无痛伦理
更多相关文章: 艾丽丝·门罗 叙事进程 无痛伦理观 伦理判断
【摘要】:艾丽丝·门罗的《孩子的游戏》和《多维的世界》以弑童案为题材,讲述了案件给不同人物造成的影响,但与传统的"奖善惩恶"伦理观不同,这两篇小说中的凶手没有得到意想中的法律惩罚。详细解读这两部短篇的叙事进程,对故事人物进行伦理判断,揭示小说作者门罗刻意如此安排的原因。随着叙事的步步深入,读者会发现规定性的伦理秩序有了改变:宗教伦理丧失作用、传统婚姻家庭观念转变、媒体情感介入、志愿互助机制盛行,这些全都与法国后现代学者吉尔·利波维茨基关于无痛伦理观的论述吻合,可见门罗近期的小说创作中渲染了无痛伦理色彩。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叙事进程 无痛伦理观 伦理判断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985创新项目“后经典叙事学视角下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的男性人物研究”(WF117114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1.074
【正文快照】: 1.引言艾丽丝·门罗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幸福过了头》1可能是她“最令人骨寒的叙事作品之一”(Duncan,2011:152),因为“故事中的暴力比门罗以前作品中的多得多”(刘文,2014:259),而其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当属《孩子的游戏》(简称《游戏》)和《多维的世界》(简称《多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龙柏林;阴秀琴;;从“有痛”伦理到“无痛”伦理——利波维茨基《责任的落寞》思想解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詹姆斯·费伦;杨金才;何佳韦;;艾丽斯·门罗《普露》的修辞性叙事[J];长江学术;2014年03期
3 龙柏林;阴秀琴;;利波维茨基的“无痛”伦理观探寻[J];岭南学刊;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强;;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薛雯;“颓废”的美:城市的另一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习胜;;国外“道德悖论”研究概要与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牛庆燕;;“科技理性”的伦理困惑与科技决策的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6 马春花;;后革命时代的上海怀旧与王安忆小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朱海林;;可能性:后现代道德自由的实现领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金妹;李蓉;;媒介传播中的农民工形象及其成因[J];今传媒;2012年02期
9 李海燕;;现代个性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商界小说[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丰茂;拿什么取代形而上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徐佳;;技术意志初探[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高惠珠;;论当代信息伦理学视阈中的“责任”伦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陈培永;;后现代道德状况论[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现代官德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胜明;文化旅行理论视野下的《印度之行》[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宇;网络干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陈张壮;传媒责任论[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玉琛;普世价值的理性诉求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邬胜利;无原则的伦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培;消解“平庸的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武祥天;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政治诉求及其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3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0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