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颓废情绪
本文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的颓废情绪
【摘要】:村上春树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呈现出一种浓郁的颓靡情绪。人们追求物质,追求消谴,孤单不可交流,真实反映了现代都市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展现出后现代性的空虚与麻木。作者用20世纪60年代的背景写出了超越民族、跨越时空的心情——在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下,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极度扭曲与变形后的失落、孤寂与幻灭。然而这种颓废又不同于传统日本文学的物哀情绪,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颓靡情绪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自问世以来就迅速风靡全世界,且经久不衰,其魔力就在于能引起任何年龄段的读者一种发自内心的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说是孤寂失落,也可以说是空虚怅惘。人生的伤感和温情在字里行间流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和作者一起沉浸在那份情怀之中。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牟方磊;;生存困境与情感救赎——李泽厚“情本体论”探析[J];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宇;;从《挪威的森林》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看菲茨杰拉德对春上村树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陈彦彤;;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金蕾;;张扬与隐晦——试析《挪威的森林》与《红楼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张士立;;《挪威的森林》悲剧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李孟操;;迷途林中——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王静;;人物语言的翻译与人物形象的再现——以《挪威的森林》的汉译本为分析样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谢丽巧;;浅析《挪威的森林》的叙事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毛国民;;从中国文化中找寻西方文化的“不可能性”——美国学者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的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刘开会;;认识你自己——利科的自我观解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4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广新;从理性主体到身体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采;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永清;中国传媒国际话语权建设刍议[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聪聪;传记的创新——《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震宇;孙甘露小说语言能指化的理论意义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8 周思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时间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关醒;村上春树与余华、王小波作品反暴力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王晶晶;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文初;;本体之情与生存的诗性言说——论李泽厚的“情本体”[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2 牟方磊;;情本体与此在存在——论《历史本体论》对海德格尔生存思想的认同与改造[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韧;;通俗的经典——一个中国人读《挪威的森林》[J];出版广角;2001年03期
2 刘海宁;无能的青春——《挪威的森林》主题反思[J];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3 蒋敏,王莉娟;《挪威的森林》创作特色解析[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叶岗;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挪威的森林》赏析[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5 周淑茹;写在青春的边缘上——析《挪威的森林》畅销之原因[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J];出版参考;2003年02期
7 谢志宇;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8 张羽;现代心灵的人文展示——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世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9 李满;;命归何处——《挪威的森林》文化意蕴之阐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高欢欢;;孤独的舞者——浅谈《挪威的森林》的精神特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艾艾;《挪威的森林》凄婉动人[N];长江日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 陈亮;《挪威的森林》:年轻的心[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潘致;为《挪威的森林》畅销悲哀[N];长江日报;2005年
4 伍呆呆;《挪威的森林》:勉强的成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胡纠纠;挪威的杂草,,挪威的森林[N];华夏时报;2001年
6 庄新红;纯真爱情的绝唱[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熙涵;缘何不见森林只见树木?[N];文汇报;2013年
8 翻译家 林少华;中国版村上文学的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郭红;有一种创伤叫成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王虹艳;他抚爱她就像抚爱自己的伤口[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英芳;《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问题[D];湘潭大学;2012年
3 吕春月;《挪威的森林》的复调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孙忠怡;从《挪威的森林》中的三角关系来解读“我”[D];吉林大学;2008年
5 简鑫;《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挪威的森林》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代小艳;论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闭意识”及“自我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田丰;《挪威森林》中的直子世界[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博;《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对比解析[D];辽宁大学;2012年
9 罗燕;独特的青春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玲玲;关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矛盾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8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0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