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叙事和潜藏文本

发布时间:2017-08-21 15:33

  本文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不可靠叙事和潜藏文本


  更多相关文章: 霍尔顿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可靠叙事 潜藏文本


【摘要】: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者写出了霍尔顿成长的过程,从稚嫩到成熟的孤独而又艰辛的过程。笔者通过叙事学分析发现,小说的叙事者是不可靠叙事者,同时小说存在着双重的不可靠叙述。其中,疏远型不可靠性叙述构成了对叙述者的反讽,反映霍尔顿沉浸于自我高傲的精神上优越的世界观中,习惯玩世不恭,从而以片面的、极端的、偏激的眼光看待外界人和事,憎恶周围人的别有用心;契约型不可靠性叙述则部分地支持了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满口污言秽语、无所事事、不求上进的青少年,事实上却是一个追求纯净的完美世界却又愤世嫉俗的迷失方向的少年。通过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不可靠叙事和潜藏文本,笔者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纠偏那些对霍尔顿的表层单向的批评。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霍尔顿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可靠叙事 潜藏文本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叙事者,我们是绝对不能全部相信的。我们认为霍尔顿为不可靠叙事的一大依据是他精神有问题而住到疗养院的美国文艺评论家韦恩·布斯在他出版的著作《小说修辞精神状态和他的这种撒谎成性。学》中提出了不可靠叙述。他认为“第一人称的选择有时局其次,《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姆斯·费伦;肖向阳;;《洛丽塔》中的疏离型不可靠性、亲近型不可靠性及其伦理[J];叙事(中国版);2009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玲娥;论《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艺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慧;方晓强;;作者叙述方式的变化与文学作品意义的变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长中;;交流悲剧与自我成长式叙述——《孔乙己》的叙事学解读[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杨道麟;从《一地鸡毛》看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质[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黄海燕;徐凌;;《特别关注》的叙事模式分析——从“理智”与“情感”两个纬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胡波莲;;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叙述声音与叙述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傅桂香;;《斯普特尼克恋人》的叙事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皮宁田;田祥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母爱主题——《慈悲》与《宠儿》中的母爱对比[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孙正国;生命的虔敬与疏离——土家族文学“灵物母题”的叙事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马桂芳;;于丹与李悦《论语》战的修辞接受[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影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个性及其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2 刘瑶;李黎;;霍尔顿·考尔菲德:矛盾的孤立者——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复杂个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李文星;;霍尔顿的认知障碍——再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郎晓娟;;霍尔顿:美国三喻文化的一面折射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周丹丹;;霍尔顿在自我孤立中成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6 李佳芩;;成长路上的迷茫与顿悟——解读影响霍尔顿成长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2年35期

7 刘芳;;生活的逃兵——记《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玉策;霍尔顿教授谈科学的想象力[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9 刘景华;霍尔顿“后封建”社会理论述评[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杨双菊;;霍尔顿的烦恼[J];作家;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籍琰;;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蔡娴;;无声的抗议 遥远的呼唤——《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解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彭朦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武炳新;霍尔顿:生活在程序之外[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王平;快速开新店的秘密[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儿童文学作家 徐鲁;男孩子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董国超;“麦田守望”与“解救兔子”[N];文艺报;2011年

5 ;威尔士:大不列颠王冠上的明珠[N];国际商报;2008年

6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梁永安;有一种生存叫“霍尔顿”[N];解放日报;2010年

7 宫敬才(本报书评人);超越科学与人文两极对立的“第三条道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年月;青春小说唤醒青春记忆[N];厦门日报;2005年

9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所);远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反科学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瑛;霍尔顿形象解读[D];南昌大学;2006年

2 董晓飞;《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人格的弗洛伊德式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李玉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成长[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岚;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症状及根源[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恩鹏飞;霍尔顿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平;孤独的守望者——霍尔顿精神世界解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兰冬;从青年心理学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菲菲;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郑春华;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夏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3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13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