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与成长——从《厨房》看多元文化价值观下日本“疗伤系”文学创作的魅力
本文关键词:克服与成长——从《厨房》看多元文化价值观下日本“疗伤系”文学创作的魅力
【摘要】:吉本芭娜娜是当代日本"疗伤系小说教主",其作品《厨房》发行量达120万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芭娜娜现象"。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了日本"疗伤系"文学的定义,并通过《厨房》这一作品,解析了吉本芭娜娜"疗伤系"文学独特的创作魅力。
【作者单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疗伤系” 魅力
【分类号】:I313.074
【正文快照】: 一、多元文化价值观下的日本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选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文化是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度的风采和特质。[1]众所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西进,刘雨珍;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2 水洛;多元文化中的日本文学——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第8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3 田文强;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审美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季中扬;;论文学性与文学传统[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昕;;从哀伤美到中日民族文化——《边城》与《古都》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百里清风;李海鸥;;心理能量视角下的文学传播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王丽华;;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与继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王昕;符夏鹭;;《厨房》中的现代家庭[J];青年文学家;2013年3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允镇;;“记纪歌谣”和巫俗文化的关联[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2 王春磊;;论文学语言的特征[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3 杨晓;黄亚栋;;黄侃“在于发明,不在于发现”治学原则的创新意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刘伟;;比较视野中的中日文化与文学[J];社会科学家;2009年11期
5 李璇;;论日本文学的民族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李海娜;李海鸥;;一本助推“中国梦”的给力书——评《咏唱爱国主义歌曲 传承中华文明——大中学生百首爱国歌曲赏析》[J];参花(下);2013年08期
7 吴怡;张雪红;;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J];山花;2013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志强;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2 张秀强;尾崎红叶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琳;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学与电影的整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林秀珍;从《万叶集》梅歌看中国梅文化对日本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苏晗程;吉本芭娜娜初期作品中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郑秋迪;论吉本芭娜娜前期作品中的年轻女性像[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南屏秀;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永干;;潜行隐在与“民间”凸显——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黄鸣奋;非线性传播与文学的历史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王一川;论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郭燕梅;;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主题探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赵建国;;文学传播研究现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湖静,张林波;对新世纪文学功能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1期
7 杨伟才;;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心理优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戴玉金;;死亡·救赎·重生的主题嬗变——以吉本芭娜娜的处女作《月影》为研究对象[J];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郭丽;;死亡背后的温暖情怀——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的社会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0年07期
10 龙永干;;郭沫若与儒家文化关系发微[J];求索;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晗;;印第安文学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发展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2 林欣达;;任碧莲小说与美国的多元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3 周茜;;论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冲击[J];作家;2012年12期
4 徐键;;多元文化下美国少数裔女性作家研究概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5 李英;;当代澳大利亚戏剧发展趋势探究[J];学术交流;2010年04期
6 庄恩平;郭晓光;;从“文化融合”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胡慧峰;;加拿大儿童文学一瞥[J];中国儿童文化;2007年00期
8 胡慧峰;;加拿大儿童文学一瞥[J];中国儿童文化;2008年00期
9 庄伟杰;边缘拓殖与诗意存在——多元文化中澳洲华文诗歌当代性观察[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02期
10 滕毅;艰难的啮合——从文学作品看美国华人寻求文化身份的进程[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美国文学研讨会上“多元文化”思潮生争议[N];文艺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宁;《虎妈战歌》多元文化性之概念隐喻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3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2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