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信仰:德里达与但丁
本文关键词:语言与信仰:德里达与但丁
【摘要】:虽然但丁在德里达的著作中并未频繁出现,但晚年的德里达却透露了但丁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两人关心的问题是,个体如何用有缺陷的语言与他者(他人和上帝)交流,如何用巴别塔之后的语言翻译不可译的上帝,如何从文学的虚构抵达信仰的真实。两人的区别在于,但丁至少在文学的虚构中声称接触到了终极意义,德里达则直接指出,终极意义的概念本身就是哲学的虚构,意义和信仰一样,只有在自我和他者的交流中才能动态地产生。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
【关键词】: 文学 翻译 宗教 神学 巴别塔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德里达与欧洲思想经典对话研究”(11XWW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德里达似乎总是乐于呈现他与哲学家的联系,对他与文学家的渊源却讳莫如深,乔伊斯是一例但丁是另一例。虽然乔伊斯对他的早期写作风格有塑造之功,但德里达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承认这一点,而但丁对他的重要性则要等到接近人生终点时他才揭示出来。在为好友埃莱娜?西苏(H6lfene Ci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颖;;浅谈英语中的新生拼缀词——从“林疯狂”谈起[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2 程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后现代色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宏鸿;多声部的和谐:解构主义翻译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温华;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莹;论《尤利西斯》中的自然人形象[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志先;多重解构的游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洋;《芬尼根的守灵》与乔伊斯的历史关怀[D];苏州大学;2009年
4 甘玉芳;论《都柏林人》中女性主体性的建设[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蒋仁龙;认知诗学中的诗学象似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刘晗;利奥波尔德·布卢姆·尤利西斯:“转生”的英雄[D];复旦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罗琳·帕克丝特;何致和;;《巴别塔之犬》[J];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08年01期
2 而非;;巴别塔之犬:目击者的悲哀[J];作家;2008年18期
3 杨芳;;语言学痛楚的印记——《巴别塔之犬》的另一种解读[J];作家;2012年10期
4 孟琳;;探析《巴别塔之犬》中女主人公露西的悲剧[J];芒种;2013年17期
5 轻舞水上;;向你灵魂深处走多远 才能理解你[J];作家;2008年18期
6 林海东;;巴别塔无往不在[J];书城;2007年10期
7 逄慧;;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巴别塔之犬[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宋晓杰;;芳菲的花瓣儿[J];岁月;2008年08期
9 ;一只狗如何说出女主人的死因[J];意林;2007年16期
10 宋明炜;;走出巴别塔[J];上海文学;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志强;重建巴别塔[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徐鲁;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3年
,本文编号:752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