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诗章》看庞德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17-08-29 18:13

  本文关键词:从《诗章》看庞德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


  更多相关文章: 《诗章》 埃兹拉·庞德 中国传统文化 比较诗学 去中心主义


【摘要】:埃兹拉·庞德,20世纪英美新诗运动的伟大旗手。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包含世界文学、艺术、建筑、神话、经济学、历史等内容的现代主义长篇史诗——《诗章》,作品的诗歌内容和创作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和学者。同时,庞德也因自身政治言论牵涉法西斯,在二战时被捕入狱身陷精神病院十二年。东西方学者对庞德褒贬不一,学术研究也颇为争议。本文以《诗章》为研究对象,从“比较诗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解读,运用比较诗学理论探讨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条分缕析出庞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首先,《诗章》中存在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诸多儒家思想和东方艺术形式。庞德对儒学极为尊重,有意排斥基督教,但儒学虽好只是良药,基督教却是食粮。他渴望美国能在杰出领袖的指引下,成为同中国一样“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的理想国度。其次,庞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是人生的必然。在英美新诗运动的大背景下他得到费诺罗萨遗稿,并在好友比尼翁和布热泽斯卡的引领下走进中国文化殿堂,这一路除了家人和好友的陪伴,庞德还得到了出版商马修斯和蒙罗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与鼓励。最终,庞德《诗章》创作完成。庞德对东方的热情不仅激起了西方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学的兴趣,对中国“五·四”新诗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庞德向西方传播儒道思想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去中心意识,使东方文化发扬光大,两种异质文化得以平等对话,使西方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庞德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对中西文化和中西诗学一视同仁的态度让20世纪的美国文坛掀起了“中国热”,中国文化得以传到大洋彼岸,同时庞德也动摇了数百年来西方文化一家独大的强势地位。从比较诗学视角进行文本解读,能间接打破西方文艺理论中心地位的偏见,将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理论介绍出去,实现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美好期许。
【关键词】:《诗章》 埃兹拉·庞德 中国传统文化 比较诗学 去中心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的创新点12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12-13
  • 五、研究意义13-14
  • 第一章 《诗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14-41
  • 第一节 《诗章》中的儒家思想14-19
  • 一、儒家思想在《诗章》中具体体现14-16
  • 二、《诗章》中的儒学与基督教16-19
  • 第二节 《诗章》中的东方人物形象19-29
  • 一、《诗章》中东方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19-24
  • 二、《诗章》中中西文学对应人物平行比较24-29
  • 第三节 《诗章》中东方艺术之呈现29-41
  • 一、庞德的中国毛笔情缘29-34
  • 二、《诗章》中的东方艺术与东方诗学34-38
  • 三、东西方艺术比较研究38-41
  • 第二章 庞德钟情中国文化的起因41-57
  • 第一节 庞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初接触41-44
  • 一、为英美新诗运动添砖加瓦:意象运动与漩涡派41-42
  • 二、中国艺术西传:庞德创作《诗章》的艺术氛围42-44
  • 第二节 庞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接触44-48
  • 一、与费诺罗萨的不解之缘44-46
  • 二、《华夏集》:庞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46-48
  • 第三节 庞德中国文化之旅的陪伴者48-52
  • 一、精神休憩的港湾:庞德的家人48-50
  • 二、引领庞德走进中国文化殿堂的使者50-51
  • 三、将庞德推向世界舞台的出版商51-52
  • 第四节 庞德与中国文化的灵魂牵绊52-57
  • 一、痴迷并译介儒家典籍52-54
  • 二、在儒学中寻找精神的救赎54-57
  • 第三章 庞德的诗学理念对中西文化产生的影响57-63
  • 第一节 庞德的作品与思想对中西文学界的影响57-61
  • 一、推动中国“五·四”新诗运动57-58
  • 二、激起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学的兴趣58-61
  • 第二节 对多元文化全球化的思考61-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洪川;;接受的另一个维度:我国新时期庞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外国文学;2007年05期

2 李志岭;汉字、欧洲字母文字与中西思维方式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3 王贵明;《比萨诗章》中的儒家思想[J];国外文学;2001年02期

4 李耀玉;孔子与柏拉图“人治”思想之比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孙景尧;张俊萍;;“垂死”之由、“新生”之路——评斯皮瓦克的《学科之死》[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3期

6 钱兆明;欧荣;;《七湖诗章》:庞德与曾宝荪的合作奇缘[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1期

7 王贵明;;论庞德的翻译观及其中国古典诗歌的创意英译[J];中国翻译;2005年06期

8 王光明;自由诗与中国新诗[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9 罗纳德·布什;王霞;孙浙微;陈哲;;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同化:美国诗人庞德《比萨诗章》中的“观音”想象[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炳超;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4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54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